家庭医生融入“微网实格”,居民不出社区就能得到问诊和治疗
家庭医生上门为老人诊疗。
线上问诊、电话咨询、上门服务、知识宣讲……为探索家庭医生融入“微网实格”新路径,提高居民签约服务的知晓率和家庭医生团队签约服务的积极性,今年以来,成都市成华区万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积极响应上级要求,全力开展家庭医生融入“微网实格”行动。中心5支家庭医生团队全部下沉进入“微网格”,通过“线上+线下”服务、中西医相结合等方法,改变了过去那种大量居民到医院排队问诊的情况,让辖区居民不出社区甚至不出居所,便能得到温馨的问诊和治疗服务。
“医生,我这两天一直有点发烧,今天老伴也发烧了,而且血压有点不稳,我们可以直接吃点退烧药吗?”“吴阿姨,先不着急用药,我们马上过来给你们看看。”3月14日,万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蔡晓燕家庭医生团队,接到辖区居民吴婆婆的电话后,蔡晓燕背上医疗箱,带领团队成员就立即出发了。值得一提的是,与她一同前往老人家的还有社区的微网格员何小翠,当天,她也同时接到了老人的求助电话。“就在6楼,602。”家医团队与何小翠在小区门口相遇后,在何小翠的指引下,大家迅速到达老人家中。
这是一场家庭医生与微网格员紧密配合的问诊,也是家庭医生在成华区万年场街道辖区内融入“微网实格”的一次创新实践。
80多岁的吴婆婆家住双福路社区,她与老伴张大爷常年患有高血压、糖尿病,而发烧带来的不适让二人出行就医有困难。“我一开始是打喷嚏,这两天就开始发烧了。不知道是不是被我传染了,老伴今天也开始有点发烧。”家庭医生的到来,让吴婆婆轻松了不少,脸上的愁容总算减轻了一些,她向医生详细述说着自己的症状。
听完病人的自述,蔡晓燕家庭医生团队分别为吴婆婆和张大爷检测了血压、血糖,又针对感冒症状进行了诊疗。由于两位老人患有高血压、糖尿病,吴婆婆还收到了家庭医生团队专门为其准备的药物。
“太感谢你们了,没想到一个简单的电话,你们就能这么迅速地过来看我们。”问诊结束,对于蔡晓燕家庭医生团队和微网格员何小翠的帮助,吴婆婆老两口连声感谢。
据了解,自万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力开展家庭医生与“微网实格”双向融入工作以来,中心积极联合万年场街道,结合辖区实际将5支家庭医生团队共计75名成员,全部融入街道5个社区81个网格、640个微网格中。家庭医生的融入,在更好地发挥群众健康“守门人”作用的同时,也充实了微网格的内涵。
“我喉咙痛,可以吃点消炎药吗?”“有啥子问题我就在微信上问医生,避免了跑远路。”近段时间,不少居民出现感冒症状后,纷纷通过“微网格群”进行线上咨询,他们得到了家庭医生团队的健康就医指导,有效缓解了群众集中就医问诊的情况。
“我们实行‘家庭医生+微网格员’组队服务模式,通过常规症状线上问诊、特殊人群上门服务等方式,打通居民健康生活的‘最后一公里’。”万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杜其玲介绍,目前中心所有家庭医生团队均已进入辖区“微网格群”,并主动将各群“置顶”。针对常规病症,家庭医生会在微网格群里采取“早上8时-9时、中午12时-13时、下午5时-6时”3个时段集中线上问诊,指导居民科学居家康养;对急症、重症,家庭医生随时接受居民和微网格长的电话问诊,并及时上门服务协调转诊。
无论线上还是线下,只要社区居民有需要,网格微信群里一段留言、一句语音、一个电话,家庭医生们有呼必应,为群众提供诊治服务。
相比于家庭医生,微网格员对自身负责区域内的居民情况了解得更加细致,对于辖区各住户的具体位置也更加熟悉,当居民遇到紧急情况需要就医时,会第一时间与家庭医生联系。如果需要家庭医生上门诊疗,微网格员则会尽可能快地将医生带到患者家中。
“最近我们在开展65岁以上老年人免费体检服务,我们会通过家庭医生团队通知到辖区老人,今年在微网格员的共同助力下,能更快更集中地通知到老年人。”据杜其玲介绍,除了相关健康服务信息的有效推广外,中心通过“微网实格”还能了解到更多居民的需求,“比如,很多老年人都会集中在周四、周五来体检,为了满足大家有序快速的体检需求,我们特别开设了一辆流动体检大巴车在中心门口提供服务。”
结合成都市党建引领微网实格治理工作要求,在成华区卫生健康局的指导下,万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将持续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微网格服务范围内的住户进行健康提醒,提供健康咨询和就诊指导,依托“微网格化”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大力推动分级分类诊疗,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重点引导患者在基层首诊,全力保障群众的就医用药,确保大病善识、急病善转、慢病善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