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4 人物-
E4人物
  • ·返乡创业“新农人”追梦美丽乡村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返乡创业“新农人”追梦美丽乡村

食客点菜时,高露莎在一旁介绍菜品。

周秀芳正在上菜。

刘芬在自家面馆忙活着。

  丰收是姹紫嫣红、五彩缤纷,是瓜果飘香、五谷满仓,是农民脸上的笑容,是沃野滋生的希望……
  9月23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就将在成都市新津区天府农博园举行。近日,记者走访了天府农博园所在的兴义镇张河村,这里的“新农人”们正用别样的忙碌诠释着“丰收”,他们或忙于田地劳作,或专注于个体经营,在这片乡村振兴的热土上挥洒汗水、逐梦未来!大家一起来看看张河村几位餐饮人返乡创业的故事吧。

张河村的第一家餐馆

  从5张餐桌,到20张餐桌,周秀芳用3年时间实现了她的返乡创业梦。
  周秀芳夫妇在外打拼半辈子,看到天府农博园落地自己的家乡、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的消息后,便盘算着怎样利用自家房屋在家门口挣钱。
  刚回村时,周秀芳面临着到底做什么的艰难选择,村两委为其介绍了天府农博园的规划和张河乡旅产业社区的发展方向,开一家餐饮店的创业方向初步成型。
  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天府绿领学院开办了“厨师培训班”,原本有一些烹饪基础的周秀芳夫妻俩经过一段时间乡村特色菜肴烹饪培训后,立即信心十足地干起来,他们开起了张河村第一家餐馆“农夫之家”。
  随着张河村的不断发展,餐馆的生意越来越好,店面也从起初的5张桌子20平方米,扩大到现在的20余张桌子40平方米。
  谈及接下来有哪些打算时,周秀芳说:“这些年多亏村干部的帮助才有了今天的‘农夫之家’,今年虽然受疫情影响,餐馆的营业额有所下降,但餐馆的整体运营还是比较稳定,今年9月份天府农博园开放,我也打算把餐馆再改造升级一下,以便更好地接待更多的游客。”
  如今,经过3年积累,周秀芳的餐馆不仅留住了一批又一批老顾客,实现了自己的返乡创业梦,更带动了张河村的就业——她聘用的5名服务人员都是张河村的人。
  通过学习一项技能,周秀芳实现了她的回乡创业梦。乡村要振兴,人才是关键,张河村通过组织多期培训班,培养了一批投身乡村振兴的新农夫、新厨师、新农工,打通了“人来——人留——人安”通道,吸引了一批有实力、有理念、有情怀的人员返乡创业,在共建张河的过程中实现了利益共享。

返乡创业的95后小夫妻

  “老板,点菜。”“老板,拿两双碗筷……”高露莎,张河村返乡创业的95后。午餐高峰期时,在“高家小院”内,她一刻不停地穿梭在餐馆的前厅与后厨之间。
  每天,高露莎7点就要起床和老公一起准备配菜,临近中午11点左右开始上菜,一直忙碌到下午2点左右。休息片刻后,下午4点又要开始晚餐的准备工作,直到晚上9点有时甚至要到凌晨才能结束一天的工作。
  虽然忙和辛苦早已变成常态,但说起开餐馆这件事,高露莎的脸上洋溢着快乐和满足。
  “之前我和老公都在外面打工,随着家中老人年事已高身边需要有人照顾,另外还有两个小孩要照看,所以去年我和老公就回乡创业,在自家的院子开了这个‘高家小院’。”高露莎介绍说。
  作为返乡创业的95后,高露莎表示:“是中国天府农博园的落地与发展给我带来了创业的机遇,共享农庄带来了很多游客,每年菜花节、丰收节时生意都好得不得了。虽然回乡创业相比在外打工要辛苦一些,但能陪伴家人又能赚钱养家,对我和老公来说不能不说是两全其美的选择。”
  据村两委工作人员介绍,这对95后小夫妻脑子灵、肯吃苦,凭借自己的努力,将一方小小餐馆经营得非常不错,不仅养活了一家老小共7口人,同时也让餐馆聘用的3位村民实现了就业。作为新时代的95后,小夫妻为张河村的年轻人起到了带头作用,希望有更多的年轻人回乡创业,为乡村振兴注入年轻活力。

“最美厨娘”的创业生意经

  别看刘芬的面馆只有10个平米左右,节假日时却能卖出去100斤面!作为张河村的面馆“销冠”,刘芬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最美厨娘”。
  谈及回乡创业的经历,刘芬说:“其实刚开始没想过要经营一家面馆,我和老公最初回张河村是尝试做共享汽车的司机,但做了一个月后,发现钱没赚到,人还累得不轻。后来就想着还是在自己家的小超市旁开个面馆。”在刘芬眼里,以前的张河村是一个典型的“空心村”,没有支撑性产业,村里年轻人大部分出去打工,田野荒芜,垃圾随处可见……“我们夫妻二人常年在外,当时家里的经济也比较困难。”
  随着政府开始打造天府农博园,农博园对面的张河村成为了重点改造的地方,通过引入共享经济模式,当地村民和企业合伙建民宿、开超市……周边旅游也带动起来了。近年来,许多在外打工的村民回到家乡,做点小生意或在当地就业,刘芬一家人也是如此。
  刘芬“好运来”面馆的主要顾客是农博园里的工人师傅,另外还有一部分村民,“我的宗旨就是不管顾客吃多少,都只收8元,一碗管饱,不够再续。”从开业至今,刘芬的面馆生意一直很红火,这或许就是她淳朴的生意经。
  因为做得一手好菜,刘芬被民宿运营方邀请成为一名“共享厨娘”,村里的共享厨娘还有好几个,游客到村里住民宿有用餐需求时,通过趣悠悠小程序,可以很方便地看到张河每个厨娘擅长的特色菜,顾客可以选择喜欢的厨娘,方便快捷地下单。接到派单的刘芬会为客人提供上门烹饪,“现在,我挣钱、顾家两不误。”如今,成为一名厨娘给刘芬带来了很大的成就感。因为“共享厨娘”提供的本地特色川菜鲜香可口,不少人特意为此而来,游客在乡村享受原生态的自然环境,还能在民宿里感受更多的“乡土味”和“人情味”。刘芬笑着说到,“不仅我们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每个月的收入也增加了五六千元。”
  不论是面食还是川菜,刘芬凭借自己的厨艺俘获了一群“好吃嘴”,成为张河村的“最美厨娘”。
  在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张河村也在不断发展,满腔热血的人们从外地回到家乡,他们带来了更多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从“农夫之家”到“高家小院”再到“好运来”面馆,张河村出现了越来越多小而美的特色店铺,为乡村振兴不断注入内生动力。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杨铠郝淑霞
  实习生毛钰涵摄影李国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