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3 社区-
E3社区
  • ·战“疫”一线奏响“冰与火之歌”
  • ·“90后”护士三延婚期 坚守防疫第一线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防护服套上“降温神器”

战“疫”一线奏响“冰与火之歌”

“大白”们身着降温背心工作。

第一代自制“降温神器”。

第二代自制“降温神器”。

第三代自制“降温神器”。

  华西社区报讯(记者杨铠)“张嘴,放松,好了,下一位……”8月3日下午3点,烈日当空,成都室外气温超过33度,在锦江区狮子山街道佳宏北路社区比华利小区核酸检测点,四川友谊医院护理部主任伍玉碧和几位同事正熟练地为居民们进行核酸采样,这已经是他们连续第16天驻扎在社区开展采样工作了。记者注意到,在他们厚重的防护服外面,每人还穿了一件蓝色背心。经过询问才知道,这是一种特制的冰袋背心,这也是“大白”们的“降温神器”。
  “气温太高了,防护服又不透气,医院就给我们定制了一批降温背心,降温背心到货之前我们都用的是自制‘降温神器’。”伍玉碧介绍说,连日来,他们在室外进行采样的时候,主要是通过在身上背着或绑着冰冻的矿泉水,以及在脚下的冰块降温。刚开始这些冰块和冰水都是社区在准备,后来附近的热心居民开始自发送来冰块、冰水、电风扇。据悉,当天下午,伍玉碧所在的医院有68人在锦江区狮子山街道30多个点位开展核酸采样,一直持续至晚上10点半才结束。
  值得一提的是,在收到蓝色降温背心之前,伍玉碧和同事们还不断地对自制“降温神器”进行升级。“第一代是把冰冻的矿泉水系在一条绳子上绑在腰间,但是降温效果不是特别好还有点影响操作;第二代便升级成为背包式的,把冰水放在塑料口袋中背在背上;经过实践发现塑料袋易破损,便有了第三代,直接用胶布把冰水捆绑在背上,不仅降温效果好,而且易于操作。”伍玉碧笑着介绍说,我们那些都是土办法,还是医院发的蓝色降温背心最先进。
  一边是高温,一边是冰水,在这个火热的季节,在核酸采样点上,“冰”与“火”的碰撞每天都在上演,广大医护人员逆行奋战,只为守护烟火成都。据了解,从7月下旬至8月3日下午,伍玉碧所在的四川友谊医院共派出19批次应急

采样队伍,共完成社区核酸采集约40余万人次。(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