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3 社区-
E3社区
  • ·万点微光汇星河 成都温江向“善”行
  • ·撂荒地变“菜园”城市居民圆“田园梦”
  • ·暑期给胖仔割包皮家长切勿陷入这一误区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万点微光汇星河 成都温江向“善”行

首届“感恩·温江”十大人物颁奖。

  曾经,“雪水至此始温”赋予这里“温江”之名;如今,自带“温暖”的公益慈善正成为这座城市品格的一部分。近日,成都市温江区启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公益慈善主题实践活动,倡导1.7万余名机关党员干部职工身体力行做公益,用平凡善举守护初心、践行使命,以“万点微光”点亮“万家灯火”,在全区营造“共担共享、人城共进”的浓厚氛围。
  “慈者,万善之根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崇德向善、守望相助、疾病相扶的优良传统。慈善,是一种修为,一种境界,一种正能量,拉近了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距离。
  今年6月初,在温江区第四期“雪峰远映·碧水初心——对话书记”活动上,温江区委主要负责人与部分村(社区)党组织书对话时提出“创设机关干部践行公益慈善的常态化制度”,鼓励社区主动发布慈善公益岗位机会清单,引导机关党员干部积极以初心践行服务、以服务唤醒温暖、以公益慈善践行共担共享,持续释放和传播社会慈善公益价值。
  近一个月来,温江区9个镇(街道)、95个村(社区)以及区级部门、公办中小学校和医院、区属国有企业等机关党员干部从“心”出发,主动认领公益慈善岗位,积极开展志愿服务,涌现了许多暖人事迹。柳城街道光华社区发布一批社区“服务岗”,住在该社区的区级部门、派出所的党员干部纷纷认领并陆续上岗;公平街道花都社区有一对年逾七旬的夫妇独自养育智力障碍女儿,温江区企业服务中心的干部职工来到他们家中探望并与之结成“亲戚”;万春镇天乡路社区举办公益市集,15个来自困境儿童、低保家庭、空巢老人、残疾人的15个“微心愿”被党员干部职工和居民踊跃认领……
  榜样的力量激发向善的能量。在温江区,机关党员干部职工做公益的暖心故事犹如江安河水绵延不绝。
  上世纪80年代,温江有一位副县长叫代尧天,1921年他生于现金马街道,1997年仙逝。公职之外,他被后人铭记还在于他是一位“看病不要钱”的老中医,用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早年,代尧天背着药箱走村串户给人看病,后来在家里坐诊。他的儿子代守忠回忆说:“父亲给人看病送医送药是常事,遇到家里贫困的(病人)他坚决不收(钱)。还有病人因没钱看病,在我们家一住就是几个月。病人康复后,父亲还倒拿一些钱给他贴补家用,甚至家里的鸡公车也送给人家了。”新中国成立后,代尧天先后在温江人民医院、温江中医医院工作,后来做了温江县副县长、政协副主席、人大副主任,“哪怕他做副县长时,中午和晚上家里都有病人等他(看病)。”代守忠说。
  同样暖心的还有刘健鸣和保姆“高孃”高玉清的故事。刘健鸣是温江区邮政局的一名退休职工,高玉清曾是刘家保姆,在刘家一干就是60多年,相继带大了刘健鸣等7个孩子,在刘家最困难时也不离不弃。2006年,时年90岁高龄的高玉清突发脑溢血导致半身瘫痪,刘家上下感恩“反哺”,给了她无微不至的照顾。“老三”刘健鸣甚至把高玉清接到自己身边同吃同住,悉心照顾老人的饮食起居。她说,“我从不把高孃当‘保姆’,她就是我第二个母亲。”
  公益慈善让城市更有温度、让市民心窝更暖。“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作为全区的‘排头兵’,理应在公益慈善主题实践活动中走在前列、起好示范,以服务唤醒温暖、以公益慈善践行共担共享,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感受善的力量,助力形成‘共担共享、人城共进’的浓厚社会氛围。”谈及开展此次活动的背景,温江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表示。
  据悉,此次公益慈善主题实践活动共设“感恩组织回报人民”“温暖如家共担共享”“善行有你感恩有我”三项子活动,并通过畅通供需对接机制和创新积分管理模式,让干部职工快捷有效地参与公益慈善、志愿服务活动。同时,通过“线上发布和线下服务相结合”“单位组织与个人自发相结合”“常态服务和特色服务相结合”的方式,持续推进公益慈善志愿服务常态化制度化,用心用情用力打造具有温江标识度的公益品牌。
  平凡善举,小善大爱。“我们将持续倡导和弘扬好风尚、正能量,激发向上、向善的力量,让公益的种子扎根在温江人的内心深处,让慈善的微光照亮城市的大街小巷。”温江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李玥林 温江区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