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4 社区-
E4社区
  • ·酷暑下坚守 用汗水“浇灌”城市文明
  •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让乡村更美更宜居
  • ·上投摩根李德辉:下半年预计延续复苏势态中长期市场机会大于风险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整治农村人居环境 让乡村更美更宜居

环境优美的农家小院。

  干净的村庄、整洁的小院……沿着平坦的通村硬化路,走进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先锋村,目力所及一派清新美丽的景象。近年来,郫都区以生活垃圾处理、污水治理、厕所改造、村容村貌提升为重点,聚焦长效清洁管护机制建立,着力解决农村人居环境“脏乱差”,让乡村更美丽更宜居。
  近日,记者在先锋村入组道路沿线看到村民打扫路面的身影。而这样的景象,时常在村头巷尾“上演”。先锋村通过“打平伙·九大碗”工作法,推动村庄“面子清洁”向“里子清洁”拓展。
  “(唐昌)镇党委政府做好规划设计这道菜;村委做好污水管、道路、外墙门头三道菜;村民做好改水、改厕、改厨、院落环境整治、产业植入五道菜。镇村社三级联动抓林盘整治、院落风貌、人居环境,完成院落整治,实现林盘院落‘四清四净四改四有’。”先锋村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通过开展环境整治行动,对主干道沿线进行清扫,对道路旁绿化带内的杂草枯枝进行修剪和割除,各家各户坚持打扫房前屋后卫生。不仅村子比以前更整洁了,出入村子的路比以前干净多了。”先锋村一位村民感慨道。
  在广福村余家院子,改造提升的无害化户厕设置在户内,抽水蹲便器一摁就冲水。“新改造的厕所用起来很方便,而且干净卫生,夏天没蚊子也没臭味,我们大家很满意。”一位村民说道。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厕是“细胞工程”,也是头等大事。近年来,郫都区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让农村厕所卫生大改观。目前,余家院子村民全部完成旱厕改造,经过处理的粪水还能用于农业种植。院子美化了,房前屋后干净整洁了,厕所也变得明亮干净,村民的生产生活大为改善,幸福指数大大提升了。
  在农村,餐厨废水、洗涤废水和厕所废水是主要“污染源”之一。如果肆意流淌,就会造成大面积面源污染。“过去,农村生活污水因为没有接入市政污水管网,多采取直排、散排的方式排放至沟渠、院落周边等地,严重污染乡村环境,影响村民身体健康,特别是夏天容易滋生苍蝇、蚊虫。”郫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对此,郫都区实施“三水”共治,一套管网将污水“管”起来,实现了由“乱”到“治”。20户以上集中居住院落生活污水能接管网的基本上接上市政污水管网;不能接管网的院落统一采购一体化污水处理设施进行处理。20户以下的散户采取就地资源转化。村民日常生活污水不再担心无处排放。
  记者了解到,在已实施的院落中,每户村民家都有三根不同的管子。针对餐厨废水,每家都安有“水缸”或是水盆并接入PVC管。污水入缸后沿着管子进入隔油池(每户一个)进行油水分离,厕所废水(含洗澡水)则先进入三格式化粪池经过沉淀、发酵成为“清水”后,与洗涤废水一道进入院落污水收集主管。“三水”合流后汇入院落污水收集池。
  “三水”共治使得人居环境得到了切实改善,村民住得更舒心了。过去,三道堰镇中平村存在个别组村民污水直排现象,夏天蚊蝇容易孳生,冬天非常湿滑,既影响环境,也给村民生活带来诸多不便。一位中平村村民告诉记者:“自(三水)整治以后,房前屋后清清爽爽了。”污水不再“任性”,农村的居住环境大大改善,村民出行变得更方便、幸福指数也大大提升。
  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是乡村振兴的重点任务。郫都区全面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村庄环境变得更整洁,村民的卫生观念也发生了转变,生活质量大大提高。“我们将建立长效管护机制,扎扎实实做实‘里子’工作,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进一步巩固提升整治成果,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郫都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 李玥林 郫都区委宣传部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