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版 -E2 热点-
E2热点
  • ·“来,我们把微信加上吧?”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来,我们把微信加上吧?”

村支书与村民打招呼新时尚凸显基层党建新变化

村党委书记刘祖强(左)将居民加为微信好友。

秦家庙村“阳光问责问廉”坝坝会。

邻城村召开“阳光问责问廉”坝坝会。

  “来,我们把微信加上吧?”2月14日,成都市郫都区三道堰镇邻城村在西蜀民居小区召开“阳光问责问廉”坝坝会。会后,村党委书记刘祖强主动向与会村民提出加微信,“麻烦您通过一下,方便我们随时联系。”据刘祖强透露,最近两个月,他已添加了200多位村民为微信好友。
  今年初,三道堰镇出台了《关于加强基层党建工作16条实施意见》,加强基层党建,全面提升党组织组织力。以固定或流动方式召开书记坝坝会是其中因地制宜设计的创新之举。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微信好友中的辖区居民数量则是书记坝坝会年终考评的重要指标,分值占比达70%。

多多走出去 拒当“衙门书记”

  坝坝会开会场地机动灵活、形式随意活泼、主题单刀直入,在村(社区)一线应用尤为广泛。三道堰镇将其作为基层党建的“重要法宝”,以文件的形式加以强调,为何?
  “全镇村(社区)党组织换届以后,80后书记占据了绝大多数。他们思路活办法多,但过去老书记们好的工作方法是不是都继承下来了呢?并不是!我们发现有个别同志当成了‘衙门书记’,往办公室一坐等群众上门。有个别书记‘不敢也不会’与老百姓打交道。经过多次调研,镇党委决定‘对症下药’,给全镇村(社区)书记量身打造与群众打交道对话的场景。”谈及着重推出“书记坝坝会”的初衷时,三道堰镇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白云表示。
  白云举例道:“有一次,我与一位村支书到小区查看环境卫生整治情况。到了小区门口,一位居民主动打招呼‘今天有啥重要事情?你(村支书)都亲自出现了’。”白云说,“出现”二字看似平常,“但加上‘亲自’后能听出居民的话外之音。”还有一次,正在值班的他接到十多位居民打来的投诉电话,内容是关于小区物业的。“末了,对方说我们在小区住了几年了,哪个是(社区)书记都认不到……这些都说明我们的脚步还不到位。党群服务中心不是一个‘衙门’,书记应该多多走出去。”
  召开坝坝会是“走出去”的重要方式。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是书记坝坝会的责任人。
  邻城村是三道堰镇10个村(社区)之一。刘祖强透露,“坝坝会有固定和流动两种形式,不定期召开。但都有下限——固定坝坝会每月至少开一次,流动坝坝会每周至少开 一次。内容主要是传达中央和省市区最新方针政策、讲解全区全镇发展布局、村(社区)发展思路、就项目引进征求居民意见、答复群众提出的问题等。”
  记者了解到,固定坝坝会主要依托各村(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召开,主要目的是把群众“请进来”,话发展、听意见、调纠纷。流动坝坝会则采取主动“上门服务”方式进行,哪里有需要就将坝坝会会场搬到哪里,让干部“走出去”收集问题意见、问计问效于民。

年终考评 居民“好友”是核心

  为了深化“书记坝坝会”实施成效,三道堰镇在实施细则和年终考评上做了专门强调。明确了坝坝会召开形式、最低频次、主要内容以及考评机制等。其中,在考评方面,按照过程考核和年底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过程考核占30%,年底考核占70%,未达到80分的取消年度评先进资格。
  年底考核占比最重,不过考核方式却最“明了直观”——考察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微信好友中辖区居民数量。2022年底要达到本辖区常住居民户数的30%以上,这是一条“硬指标”。
  刘祖强透露,这两个月他已添加了200多位村民为微信好友,“春节假期一些居民返乡加得比较多。”添加微信好友让刘祖强和村民建立起了双向联系的渠道,最近他陆续收到了不少村民发来的私信。“有些是反映环境脏乱差、安全隐患的,拍张照片发给我;有些是咨询粮食直补、耕保基金、疫情防控政策的;也有一些反映邻里矛盾纠纷,请村上帮助调解;还有些是了解安置房点位、安置条件的等等。”刘祖强说:“大家的内容五花八门,但都和大家切身利益相关。所以收到信息后,都及时回复处理,绝不拖沓。”
  邻城村现有户籍居民1000多户3700余人,目前建有两个“‘三固化’联系群众群”,刘祖强是两个群的群主,全村已有900多户居民进群。“进入微信群后,书记(刘祖强)也在群里。我就加他了。”村民王飞告诉记者:“有一些事情不方便当面问,也不方便在群里说的话就给他发私信,他都及时答复,非常高效方便。”
  微信是当下广泛使用的“熟人圈”社交软件,已经融入大部分人的日常生活。“添加居民为微信好友看似只是个形式,但背后我们有考量。第一是态度,书记把居民当朋友,用心用情相处打成一片;第二是群众基础,居民愿意把微信号给你或者主动加你,说明内心信任你、接受你;第三是胸怀,书记要乐于接受居民随时发来的吐槽和批评,及时跟进答复处理;最后是吸收‘营养’,从村民的朋友圈、私信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更好地服务本村发展。”白云表示:“每个村(社区)是一个大家庭,不论线上还是线下都要拧成一股绳,共同奔向幸福美好生活。”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李玥林

三道堰镇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