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福发教授来社区坐诊时,除了看病还会认真带教,培养年轻医生。
黄福发教授为患者把脉。
近年来,成都市成华区保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推出专家团队坐诊、“师带徒”一对一带教、指导查房等措施,既有益于居民群众,也提升了医生的医疗技术水平,让中心发生了可喜的变化。
“谢谢黄医生,我之前站都站不稳,经过您的调理后,我好多了,现在又能给家人做饭了。”67岁的刘大爷此前因身体不适住进了医院,出院后最初身体比较虚弱,缺乏生活自理能力,他连续多次到成华区保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找“老中医”黄福发教授看病后,经过一系列培元固本的治疗,刘大爷的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各项指标已逐步接近正常。
中医以简、便、验、廉的优势为大众解除疾病,深受群众喜爱与信赖。成华区保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科的医生普遍年轻,辖区老百姓经常为了能够找到值得信赖的名老中医,不得不往大医院跑,但饱受“挂号难、排队长”之苦。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今年5月24日,保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首次打破辖区限制,多渠道引入“名老中医专家”——有着从医执教45年丰富经验的黄福发教授下沉该中心。黄福发除每周二、三、四前往中心坐诊外,还会带领中医科两名年轻医生一起开展长期、定期的基层坐诊、培训,提升了基层造血能力,更好地服务于居民健康。
“有一个病人因为心脏病导致腿部水肿,黄教授用中医的方法治好了,也没有复发,极大地增加了我们的信心。”中医科医生文丹丹说道。
“黄福发教授前来中心定期坐诊,极大带动了中心中医科的发展。”保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柳君介绍说,自从黄福发教授下沉到中心后,中心的知名度提升了,在去年门诊量下行的大环境下,中心中医科的门诊量比去年同期有了明显增长。
近半年来,黄福发教授每周定期在保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践行“中医健康之约”,患者只需提前预约便可在家门口享受到知名中医的诊疗服务。
近日,饱受多汗困扰的吴先生听说黄福发教授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定期坐诊,就打电话预约挂号、按时就诊。黄教授为他进行了传统的中医望闻问切四诊,然后为他开具了处方。“预约很方便,黄教授人很随和。”就诊结束,吴先生高兴地说。
据了解,黄福发教授擅长中医内、儿科与急重疑难杂病的中医诊治,在同行和群众中享有盛誉。他长期致力于心脑血管和肝胆脾胃、肾等病的临床研究,创制的治疗脑血栓、病毒性肝炎、胃炎、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肝硬化腹水、肾病综合征等病的系列新方,疗效卓著。尤其是诊治中风、眩晕、胃痛、胁痛、黄疸、鼓胀、痺证、高热、厥脱、血证等急重疑难病,具有独到之处。
为了进一步方便居民就诊与咨询,黄福发教授与保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同组建了“中医之家”微信群,患者可自愿加入。该群除了预约就医的功能之外,群内的中医师还会参与轮值,每天由一名固定的值班医生在群中分享各类健康小常识、随时解答居民提出的健康疑问。
“来社区坐诊,看病只是其一,最重要的是带教,发掘培养更多的中医师。”在黄福发看来,有很多年轻的基层医生有很好的理论基础,但是临床相对薄弱。让他们把所学的东西应用到防病治病,满足老百姓对中医药的需求,发挥中医药的作用是重中之重。“我看病是开放式的,让年轻的中医师在真实场景中观摩是最好的教学。”
作为黄福发教授的“弟子”,保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余切琳说:“黄教授每次坐诊都细致地给跟诊的我们讲解学术经验,无私地分享经方传承和二次开发的研究成果,让我们做到‘学而思、思而悟、悟而行’。因为对待病人很有耐心,所以病人的依从性都很好,他是我们年轻医生学习的榜样。”
据介绍,以专家带动专业、以专业带动科室、以科室带动全中心发展,是保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近年来飞跃发展的原因之一。“作为一家有着中医特色的基层医疗服务机构,服务广大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响应医疗改革政策,多思维、多角度地发展特色科室,全方位为百姓提供优质医疗服务,我们责无旁贷。”保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主任柳君表示,为了让更多患者的就医需求在基层得到满足,打通健康服务“最后一公里”,该中心将总结“名老中医”坐诊社区工作经验,着力提升中心中医药服务水平,通过培训、带教等模式,在提升基层中医能力服务水平的同时,努力培养“用得上、留得住、有发展”的基层中医人才,使全区中医药体系更加完善,人才队伍结构更加合理,中医药防病治病优势进一步增强。
华西社区传媒记者彭戎
卫生服务中心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