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3 要闻-
A3要闻
  • ·营造人人享有的高品质生活空间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四川城市如何生长?

营造人人享有的高品质生活空间

  成都市锦江区福字街片区老旧院落改造成果。 锦江区公园城市局供图

  泸州市渔子溪生态公园,是海绵城市建设重点示范项目之一。
  住房城乡建设厅信息中心供图

  目前,四川城市发展已进入存量更新、城市再生的历史时期。新的时期,四川城市发展将沿着怎样的路径前行?11月10日在成都召开的四川省委城市工作会议给出了答案。
  这是时隔10年之后,省委再次召开城市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城市工作。
城市发展重要方向
建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
 “城,所以盛民也。”会上,记者获悉了这样一组数据:新时代,四川城市建成区面积增长38%,人均住房达43.6平方米,累计销售商品房13亿平方米,34项四川建设经验入选国家典型案例。
  未来,四川仍将始终坚持人民城市理念。营造人人享有的高品质生活空间,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打造西部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优化城市功能布局,建设现代化城市群、都市圈,加快建设对外开放国际门户枢纽城市和重要节点城市,培育发展省域副中心城市,提升中小城市综合承载能力。
  建设好房子、好小区、好社区、好城区,这是未来四川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构建人人都能感受温度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城市“人口地图”,坚持投资于人。满足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建立“公租—保租—配售—商品房”多层次、梯度化住房供应体系。同时,以人的全生命周期需求为导向,打造全龄友好型城市。
  此外,将健全城市公园和绿道网络体系,让“推门见绿、窗含西岭”成为城市生活日常。塑造人人归属认同的城市文化,赓续历史文脉,塑造城市精神,实施“三道两线”保护利用传承工程,构建“一核四廊五区多点”历史文化保护格局,建设彰显四川气质、天府风范、世人向往的“诗意栖居、心安吾乡”。
高质量推进城市更新
加强城市“里子”工程建设
  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四川将把城市更新作为重要抓手,建立以需求为导向、以项目为牵引的可持续更新模式。
  如,加强城市更新重大战略研究,编制实施更新重点专项规划,推进更新“八大任务”,实施更新“十大工程”。建设城市更新项目库、轮候库,实行更新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
  同时,加强城市“里子”工程建设,推动城市污水管网全覆盖。加快国省城市更新重点城市建设,发布城市更新典型案例。实施老旧小区、街区、厂区、车站改造,建立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制度。
  此外还将大力整治“握手楼”“贴面楼”,做美做靓城市微空间。坚持一方人造一方城,让四川城市长“四川脸”,保持更新强度,实现城市焕生焕新。
增强城市发展动能
支持川企拥抱智能建造蓝海
  坚持向科技创新、盘活存量、开放合作要动能——这是四川为增强城市发展动能而采取的措施。
  首先,四川将大力实施“新城建”,建强城市生命线。充分利用城市闲置低效资产资源,盘活存量带动增量。大力发展智能建造,打造“川建川军”,支持建筑川企拥抱蓝海。全面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推动超低能耗建筑、低碳建筑规模化发展,建设“建筑强省”。
  其次,让房地产回归居住属性,出清房地产风险,推动房地产高质量发展。坚持以城促产、产城融合,培育新业态,打造新场景,激发新活力,增添“烟火气”。
  四川还会更加注重新的人口导入,为城市注入源头活水。同时编制实施“十五五”城市高质量发展规划,提升城市发展能级。改革城市投融资机制,防范政府新增隐性债务风险等。
提升城市治理效能
坚持城市“三分建七分管”
  未来,四川将转变治理思维,创新治理方式,增加治理投入,坚持城市“三分建七分管”。
  在创新基层治理模式方面,将加强党建引领,推动“三务”融合。推行街道牵头、部门协同、小区网格化管理新模式,推动城市管理进社区、进小区,建立群众诉求响应办理机制。建立以信用为核心的物业监管服务体系,打造“金牌管家”。构建多元主体参与的基层治理机制,让市民的事市民议、市民的事市民定。
  在提高执法监管水平方面,将深化城管执法体制改革,推动权责一致、力量匹配、边界清晰、监管有效。加强城管执法队伍建设,促进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
  在推进城市全域数字化转型方面,全覆盖建立城市运管服平台。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提升城市本质安全水平。
  在强化城市治理保障方面,将推动落实城市治理主体责任,建立完善城市治理地方法规、政策标准、评价体系、要素保障机制,建设一支强担当、懂城市、善治理的人才队伍,深化“群腐集中整治”,工程招投标领域突出问题系统整治,防止出现新形象工程。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澜 秦怡
成果分享
“十四五”期间成都2500个老旧小区焕新
  “十四五”期间,成都累计改造老旧片区78个、老旧小区2500个,成功入选全国首批城市更新试点城市,“东郊记忆”工业遗址更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受到肯定……
  在11月10日召开的四川省委城市工作会议上,成都分享了如何以城市更新为抓手,高质量推进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
  如今,东郊记忆已是成都潮流地标。成都聚焦空间重塑抓更新,突出文脉传承活化老城空间,坚决不搞“大拆大建”。东郊记忆工业遗存文化再生、祠堂街考古式修复、工人村“原拆原建”、玉林东路挖掘“老成都记忆”等案例,让旧空间获得新生命、老城区焕发新活力。
  数据显示,近三年成都盘活低效工业用地2.15万亩、非住宅闲置空间48.4万平方米。
  聚焦宜居品质抓更新,回应市民生活新期盼。成都持续提升生态环境舒适度,全覆盖开展生态环境突出问题整治,深入实施“全域增绿”三年行动,建成各类绿道9600余公里、公园1500余个,市民每日绿道骑行量超10万人次。
  持续提升公共服务可及度,建成社区嵌入式服务综合体174个,亲民化改造党群服务中心3046个,补齐养老托育、医疗保健、社区助餐等服务设施1.8万处,锦江区枫树社区入选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完整社区示范案例。
  持续提升基础设施完备度,大力推进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建成充电站3000余座、充电桩17万个,加快供排水、燃气等市政设施改造,今年年底轨道交通运营总里程将突破750公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秦怡 杨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