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5 少年派-
A15少年派
  • ·街头掉落的银杏果为了安全最好别捡食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街头掉落的银杏果为了安全最好别捡食

银杏果种皮和果肉中含有致敏成分。

秋天,银杏树枝头挂满银杏果。

街边掉落的银杏果。

  寒露过后,随着银杏叶逐渐由绿转黄,成都许多公园的地上、道路边经常掉落圆圆的银杏果,俗称白果。每年这个时候,都有不少人捡拾银杏果食用。
  不过,食用街边的银杏果安全吗?10月25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咨询了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简称成都市公园城市局)园林绿化工作人员,他们提醒,城市绿化带树木未进行可食用标准检测,不建议捡拾这样的银杏果食用。

1

路边掉落银杏果或打过农药


  银杏果,又名白果。《本草纲目》记载“熟食温肺益气,定喘嗽,缩小便,止白浊”,具有养生功效。“每到秋季,不少人会捡拾路边的银杏果,也有不少人咨询我们街边掉落的银杏果是否可以食用。我们建议市民不要捡拾,食用银杏要前往市场进行采购。”成都市公园城市局绿化处相关工作人员对此进行了解释,银杏果要食用,必须达到一定食用标准。但道路边的银杏树作为城市景观绿化树木,为了确保生态景观价值,会进行病虫害防治,使用农药。“可能大家捡的果子和叶子,前段时间刚打了农药。”
  同时,绿化树木生长在城市建设用地上,土壤可能受到扰动。“种植绿化树木,通常是不会对土壤进行可食用标准检测的。”植物在生长过程中,很多物质通过土壤吸收,如果没有对土壤进行可食用标准检测,土壤中的一些微量元素可能会超过食用标准,植物的花果叶因而也会超过食用标准。“市场上售出的食物是生长在农业用地上的,在质量安全上有保证。”该工作人员说。
  未经处理的银杏果含有较多银杏酸,含量可达每公斤20毫克。这类物质具有明确的致敏性、细胞毒性和免疫毒性。此外,银杏果仁和胚芽中还含有氰化物(一种剧毒物质)和类似生物碱的毒物。
  银杏果种皮和果肉中还含有致敏成分,若剥壳时汁液沾到手上,容易引发接触性皮炎,轻则手发红、发痒,重则起水疱、刺痛。
  银杏果黄色的核心部分即果仁中含有氢氰酸、银杏酸、杏毒素、致敏蛋白等毒性成分,若食用不当或过量食用,有可能产生毒副作用。
  银杏果胚芽中含银杏酸、氢氰酸,是银杏果中毒性成分含量最高的部位。尤以绿色的胚芽毒性最强。
  如果要吃银杏果,首先要从正规渠道购买。其次,一定不能生吃,要按照规范去除有毒部位,再通过加热、蒸、炒等方式降低毒性。过量食用银杏果或食用方法不当,会引起呕吐、腹泻、抽搐,甚至呼吸困难等中毒现象。

2

不是所有银杏树都会结果实


  有细心的市民发现,有的银杏树会结果,有的不结果,这是为什么呢?
  这是因为银杏雌雄异株。银杏树一般4月开花,到了10月,雌株上可以看见一条条细长的果梗带着一个个小圆球垂挂树梢,小圆球的肉质外皮呈浅黄色,还覆盖了一层白粉,在枝叶中十分醒目,所以银杏俗称白果树。
  银杏属于裸子植物。所谓裸子植物就是开花没有花冠,前期胚珠没有子房壁保护,后期种子没有果皮包被直接裸露可观的植物。所以,我们看到的“白果”其实是银杏的种子。
  “银杏雌雄异株,雄株银杏不能结果,而雌株可以,因此并不是所有银杏树都有果子。”此外,该工作人员介绍,有些路边银杏树下常铺满银杏果,其中部分已被行人踩扁,这些果肉会散发出难闻的异味,让过往路人避之不及。“其实,成熟前的白果呈青绿色,而成熟后不仅会变颜色,还会产生臭味,这都是成熟白果的外种皮产生的物质,是一种混合了丁酸、己酸、丁酸甲酯和己酸甲酯等物质的气味。”
  该工作人员表示,虽然人类觉得这样的气味不好闻,但在红胸松鼠、灰松鼠和果子狸等动物看来,这就是“开饭”的信号。毕竟,银杏种子里有大量的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大自然里这种看似矛盾的供需搭配,还藏着几分巧妙的平衡。”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于婷 综合报道 图据成都市公园城市建设管理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