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初二3班 曾袁茗
“云敛晴空,冰轮乍涌,好一派清秋光景。”
五年了,再次听到这样的声音,心中还是不免有些刺痛。自从因为好奇进入京剧兴趣班开始,我似乎就感觉到自己不是学戏的料。流过汗,淌过泪,但我始终不能成为舞台上的主角。独坐书房,夕阳渐渐褪成了浅绛。
窗外,一片熟悉的黛绿映入眼帘。苔花?是它,从小就认得。它“叶不成叶,花不成花”,与周围连成一片。我甚至找不到一个形容词来描述它。它,太卑微了。这小小的青苔和我是多么相像,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孤独地挣扎。
思绪飘回了那个破败的随园,那时的袁枚是不是也如同我一样兀自成伤,才会吟出那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诗词的意义早已知晓,它告诉我们再艰难也要绽放出属于自己的美好。可是,我反倒觉得,这对我是一种讽刺:苔花不管如何努力,也不可能成为牡丹。和苔花一样,我的所有抗争,无非是另一种形式的自欺欺人。在京剧班,我只能是一朵小小的苔花,毫无回旋的余地。
然而,这似乎不应该是故事的全部,换一扇窗,风景亦是如此?
我想起了那些往事,在合唱团里,我是无可替代的钢琴手,每到演出的时候我都是最 耀眼的存在;在武术社里,我是受人称赞的武者,每到比赛我总能拿到金灿灿的奖杯。习惯了“牡丹生活”的我,有着一份固执和倔强。
思绪收回,面对眼前小小的苔花,此刻的我却突然有了不一样的想法:对于苔花而言,环境只是一个单选题,选择了此处就不能选择彼处。但我们呢?环境是多样的。京剧也好,武术也罢,每一个领域都可以涉及。我们没有必要因为在“此处”成为苔花就唉声叹气,因为在“彼处”,我们仍旧是“牡丹”。再退 一步,作为一朵花,你爱脚下的土地,这就够了,何必在意自己是苔花还是牡丹呢?是啊,我爱京剧,这就够了,何必在意我是不是主角?
原来,我们不可能是所有领域里的主角。而明白了这一点,我们才可能成为生活的主角。
因为好奇,因为热爱,换一扇窗,风景更美。
这篇作文堪称初中生议论性散文的典范。作者以学习京剧的挫败感为切入点,借助“苔花”与“牡丹”这对核心意象,展开了一场关于自我认同与价值追求的深刻思辨。文章结构精巧,起承转合自然流畅,从感性的忧伤到理性的豁达,情感脉络清晰可见。语言典雅凝练,富有文采与哲思,展现出作者深厚的阅读积累与出色的语言驾驭能力。更可贵的是,文章最终传递出的“热爱即价值”“做生活主角”的积极人生观,极具感染力与启发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