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0 天下-
A10天下
  • ·增加武器配置能近距离火力支援
  • ·安徽小伙带领村里老人拍“夕阳红版三国”走红
  • ·严防“幽灵外卖”现象 市场监管总局拟出台新规
  • ·白杰品股 选择方向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凉席当“盔甲”、锅盖做“盾牌”……

安徽小伙带领村里老人拍“夕阳红版三国”走红

  鲍小光(右)带领村里老人拍摄三国题材短视频。 受访者供图

  “报……城外有敌将来犯,名叫杨雄。”“谁能取下杨雄首级,赏颍州西湖门票两张,再加两个阜阳卷馍……”在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的乡村田野间,没有专业摄影棚,没有科班演员,35岁的鲍小光带领一群村民,用手机镜头演绎三国故事,不仅圆了自己多年的影视梦,更让村里的老人们在拍摄中收获了快乐与零花钱。
  如今,他们的短视频作品已累计获得超800万点赞。10月15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联系到视频创作者鲍小光,听他讲述“夕阳红”版的三国故事。

骑自行车演战马“冲锋”
最费功夫的是教老人记台词


  在这里,没有专业演员,没有精致道具。村民们头戴草帽“头盔”、身披凉席“盔甲”,手持粪勺当“青龙偃月刀”、举着锅盖做“盾牌”,骑着电动自行车、自行车演战马“冲锋”……凭借接地气的创意,他们的短视频作品收获全网超800万点赞,让乡村版三国成了热门话题。
  鲍小光是这个乡村版三国故事的导演,他的演员团队大多由镇上老人组成,因此也被很多人称之为“夕阳红剧组”。“有20位左右的老人参与拍摄,其中年龄最大的80岁。”他说。
  “拍摄时最费功夫的,是教老人记台词。”鲍小光坦言,有的老人不识字,有时一句台词要拍十几遍,最多时甚至拍20遍都过不了。但大家从不着急,拍不过就笑一笑,接着再来,最后实在记不住,就把台词简化。“其实大家就是在一起玩,不一定非要规规整整的。”
  “老人们都是自愿来的,有时候忘了叫谁,他们还会不高兴。”鲍小光说,目前每次拍摄时长在3个小时左右,为了感谢老人们的参与,每次拍摄都会给老人发20元作为片酬,再搭配鸡蛋、肉等生活物资。“给老年人发片酬也是想激励他们,在挣点零花钱的同时能‘老有所乐’。”

自学拍摄、剪辑
他圆了自己的“影视梦”


  鲍小光的影视梦,始于年少时对演员王宝强经历的向往。
  初中毕业后,鲍小光曾怀揣演员梦奔赴剧组,但没有成功。后来,他辗转进入装修行业,成了装修工,也尝试在当地县城开过装修公司。
  2021年,短视频风口正起,阜阳当地不少人开始尝试拍摄短视频。“我本身就喜欢艺术和影视,看到大家拍得热闹,也想试试。”鲍小光回忆说,于是他开始接触短视频,回到老家中岗镇和乡亲们一起在互联网浪潮中摸索前行。
  “最初对这些完全不懂。”鲍小光说,从那时开始,他通过互联网自学了很多拍摄、剪辑方法。最初,他们的短视频多是聚焦乡村剧情,因缺乏特色,半年左右都未获得明显流量。
  于是,鲍小光调整了思路。“古装剧里我最爱看三国题材,尤其佩服赵子龙。”2021年下半年,他决定转向三国IP,一步步从模仿到改编,再到融入自己的创意。
  为了让作品更接地气,鲍小光还融入阜南方言、特色美食与文化元素,“比如拍三国戏时,会让演员端着本地小吃出镜,既还原故事,又能让观众看到家乡的特色。”截至目前,鲍小光的短视频作品已收获超800万点赞。

未来向专业导演迈进
计划拍乡村电影讲家乡故事


  谈及未来规划,鲍小光透露,除了继续摸索三国题材,还计划尝试西游、水浒等经典IP。“目前西游还没找到合适的切入点,等想透了就会拍。”
  如今,鲍小光的短视频已积累不少关注,但他的目标不止于此。“我想成为真正的导演,拍一部属于乡村的影视作品。”目前,他正朝着这个目标摸索前行。一直以来,他都没有停下学习的脚步:网上翻教程、看电影学镜头语言,还曾参与政府组织的培训,去合肥学习专业网络知识。
  从长远来看,鲍小光仍想扎根乡村。“以后可能会拍一部农村题材的电影,把家乡的故事、村民的生活拍给更多人看。”
  从装修工到乡村短视频创作者,从“演员梦”到“导演梦”,这个小伙子用手机镜头在乡野间搭建了一个“小片场”。如今,他们的短视频作品已累计超800万点赞,成为乡村文化传播的一道独特风景。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苟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