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蒋璟璟
记者从市场监管总局获悉,对于近日部分消费者反映的“视频平台广告时长和标注不一致”问题,市场监管总局高度重视,已及时对主要视频平台进行指导。此前,某博主发帖称,多个视频平台广告播放时长均超过标注时长,引发不少网友共鸣。 (新华网)
前不久,此事曾引起巨大争议,不少网友斥之为“时间鬼秤”,愤慨之情可见一斑。随着一波网友亲测、媒体复测,一些视频平台“虚标广告时长”“搞虚假倒计时”的做法,基本已是实锤。可就算被抓住了马脚,平台方的回应依旧嘴硬,大体是把锅甩给了“网络卡阻,加载缓冲存在时滞”等,一副很不以为然的架势。眼看着此事就要不了了之,市场监管总局的表态,来得正好。
“视频平台广告时长与标注不一致”,这事可大可小。往小说,不过是几秒钟的事,一晃而过,无伤大雅,似乎不必揪着不放。可若往大说,这事却也关乎商业诚信和企业信誉,关乎平台是否忠实履行了对用户的义务……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如何处置这一问题,其实非常考验监管部门的智慧。不管与硬管,好像都不合适。于是,市场监管总局非常策略性地选择了“对平台进行指导”这种方式。
我国现有法律法规体系,其实并未对广告倒计时作出相应规定。所以,就算“虚标时长”,也很难直接界定为违规。此番,市场监管总局的介入,是从“维护消费者权益”出发,彰显了履职的主动性、能动性。其表态,“引导其优化广告投放系统技术设计”指向具体技术细节,直击要害,又是点到即止。
严格说来,广告倒计时,更多只是平台的自选动作。其初衷,甚至是为了安抚、讨好用户,潜台词是“广告很快就过去了,不要走开”之类。当下,随着其“虚标时长”事发,平台会不会索性直接取消广告倒计时,这有待观察。但从消费者的立场来看,把倒计时标注得更准确一点不是难事,哪怕标注的时间长一点都是可以接受的。重要的是,平台要坦诚一点,不要表面上假意安抚,实际上大玩猫腻,到头来弄巧成拙,反倒激怒了用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