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2 要闻-
A2要闻
  • ·五年四川经济总量连跨两个万亿元大关
  • ·更贴近患者 药品集采新规则发布
  • ·约100种罕见病用药进医保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举行

五年四川经济总量连跨两个万亿元大关

  “这五年,全省经济总量连续跨过两个万亿元大关、超过6万亿元,在全国排位升至第5位、实现历史性晋位。”9月19日,省发展改革委主任代永波在新闻发布会上说。
  当天,省政府新闻办举行“决胜‘十四五’续写新篇章”系列主题首场新闻发布会,介绍四川“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成就。

经济发展
四川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


  “我们可以通过5组数据直观了解五年来四川经济社会发生的可喜变化。
  ”代永波说,这五年,四川人均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万美元,综合经济实力迈上新台阶,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位势更加凸显。
  四川产业结构更加优化,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的比重达到30%,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60%,培育形成了3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和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的新动能更加充沛。
  四川内联外畅的立体综合交通网络更加完善,进出川大通道新增13条、达到51条,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年旅客吞吐量突破8700万人次,成都成为“中国航空第三城”,对外开放能级大幅提升,进出口总额突破1万亿元规模、居中西部第一位,参与国际竞争的实力更加“硬核”。
  全省绿色低碳转型也迈出了新步伐,清洁能源年均发电量超过4000亿千瓦时,占比超过80%、居全国第一位,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率达到100%、水环境质量创20年来最好水平,长江黄河上游生态屏障更加稳固。
  “四川人民的生活更加‘巴适安逸’。”代永波说,这五年,四川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6.7%、高于经济增速1个百分点,城镇新增就业累计超过500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超过95%。
  

川渝协作
建成全国第三大汽车产业集群


  四川“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战略牵引,提升全省区域协调发展水平。五年来,四川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川渝合作方面,两地建立上下贯通、协作高效的战略实施机制,携手推动党中央决策部署在巴蜀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经济总量从6.3万亿元增长到8.7万亿元,对西部乃至全国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带动作用更加明显。
  川渝合作成果遍地开花。代永波提到,两省市铁路运营里程接近1万公里、比五年前提高28%,川渝间铁路、高速公路、水运通道达到26条。建成全球最大的OLED(有机发光二极管)生产基地、全国第三大汽车产业集群,同时共建11家重点实验室联动促进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产业化。
  此外,川渝共同提升中欧班列(成渝)、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营水平,联手拓展西向南向国际市场空间,两省市货物进出口总额超1.7万亿元,比五年前提高40%。
  

交通建设
5年新增里程可绕赤道近一周


  “十四五”以来,全省交通基础设施投资达到1.7万亿元,既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托起了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
  “曾经‘难于上青天’的蜀道,如今已织成四通八达的‘锦绣山河图’。”代永波说,四川综合交通线网总里程达44.3万公里,这五年的新增里程可绕赤道近一周,总规模与新增规模均居全国首位。铁路营业里程接近7000公里,高铁营业里程跃居全国第11位,已建和在建铁路覆盖全省21个市(州)。高速公路已连通80%以上县域,农村公路通村达户,“出门水泥路、抬脚上客车”成为农村新生活的“标配”。
  同时,四川依托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和西部陆海新通道,构建起“空中丝绸之路+国际陆海联运”双走廊。特别是成都天府国际机场通航以来,成都国际航空枢纽越来越繁忙,旅客吞吐量跨越了4个千万级台阶,目前已开通国际(地区)客货航线95条,年货邮吞吐量达到百万吨规模。
  代永波说,现在开电动汽车的人越来越多,为了消除大家出行的“里程焦虑”,四川建成了近1.4万座集中式充换电站,所有高速公路服务区都安装了充电设施,还建成了全球首条高原绿色超充电走廊,随时为车辆“充电续航”,让人们放心出行、舒心出行。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杨金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