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要闻-
A5要闻
  • ·建议外国朋友到成都街头吃蹄花
  • ·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关键是公众参与共建
  • ·有地域和民族特色的音乐是中国文化的“声音名片”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单霁翔:

文化遗产“活起来”的关键是公众参与共建

单霁翔

  9月13日,故宫博物院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文物学会专家委员会主任单霁翔出席2025金熊猫国际文化论坛,他在发言中指出,文化遗产不应“躺”在库房与展柜中,而应该“活起来”,成为指引未来的精神力量。
  他同时提到,现在的传统,源自于过去的创新;未来的传统,来源于当代的创新。因此,我们要通过持续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来赓续文脉。我们要从中华文化中汲取智慧,让文化遗产成长为一股生机勃勃的力量,焕发新的时代光彩。
  谈及公众参与,单霁翔表示,让文化遗产“活起来”,不光是几个专家的事,更是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共同建设的过程。良渚古城遗址开放后,每日吸引数千人到访;景德镇古窑中有年轻人钻研陶艺,尼山讲堂里有民众沉浸学习传统经典,小巷居民主动守护古井老墙、留存街坊记忆。他认为,只有广泛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文化遗产及其体现的中华文化才会活在当下,越来越有尊严。
  在文明交流互鉴方面,单霁翔在长期参与文化遗产保护的过程中,有一个深切体会:文化遗产不仅属于一个国家,也属于整个人类。他特别提到,今年,四川还通过文物特展、学术交流、电影放映,以及共同发起文化传播项目等方式,在欧洲展开古蜀文明与古希腊、古罗马文明的对话,以独特的方式讲述中国故事。既让世界看见中华文明的源远流长,也促进了对世界文明“美美与共”的理解。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雷蕴含 摄影 梁家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