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大峰
雅致杓兰图据成都市自然保护地和野保中心
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暖地杓兰
图据国家林业和草原局
国家一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紫点杓兰
图据央视新闻客户端
国家二级保护野生植物大叶杓兰。
图据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
近日,植物学界在成都又迎来一项重大发现。科研人员在邛崃山系成功找到了珍稀物种——被称为“仙女的拖鞋”的雅致杓兰野生种群。该发现不仅为成都的生物多样性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科研人员对这一神秘植物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杓兰属植物堪称兰科家族中的“颜值担当”,全球约有50种,主要分布于东亚、北美、欧洲等温带地区以及亚热带山地,甚至在喜马拉雅地区和中美洲的危地马拉也能见到其身影。在我国,杓兰分布广泛,自东北至西南山地,乃至台湾高山均有踪迹可寻。四川与云南尤为丰富,堪称杓兰的“大本营”。
杓兰属植物大多花大色艳,观赏价值极高,在草本花卉中占据重要地位,无论是植物分类学界还是花卉园艺界,均对其高度重视。以常见的杓兰(Cypripedium calceolus)为例,其植株高约20至45厘米,叶片长7至16厘米,宽4至7厘米,叶背具短柔毛,边缘镶有细缘毛。花序顶生,通常着花1至2朵,苞片叶状,形态优美。花朵的萼片与花瓣多呈栗色或紫红色,唇瓣则为黄色,形如小巧囊袋,十分独特。花期集中于6月至7月,整体犹如大自然精雕细琢的艺术品。
正因杓兰颜值出众,历史上曾遭过度采挖,加之其对生长环境要求严苛,许多种类数量锐减,目前已被列入多项保护名录。即便是较为常见的普通杓兰,也已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
此次在成都邛崃山系发现的雅致杓兰,堪称“花小来头大”的典型代表。作为杓兰属中的“小个子”,其植株通常仅高10至15厘米。花虽小巧,却极为精致:萼片与花瓣呈淡黄绿色,内表面密布栗色或紫红色条纹;唇瓣自淡黄绿色至近白色,亦缀有紫红色纹路。花瓣呈披针形,唇瓣则呈囊状、近球形,宛如微缩版的小口袋,素有“仙女的拖鞋”之美称,花期集中于5月至7月。
依据《中国植物志》记载及既往实地调查,雅致杓兰在国内仅见于云南西北部的丽江、香格里拉,以及西藏南部的亚东、吉隆等地。该物种偏好透光良好的林下、林缘或灌丛环境,尤其适宜生长于腐殖质丰富的土壤。
本次在成都邛崃山系海拔3000多米的原始林区,科研人员惊喜地发现了数十株雅致杓兰。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严谨鉴定,确认该种群与横断山脉传统种群属同一物种。这一发现将雅致杓兰的分布范围向东推进了数百公里,具有重要的科研价值。
邛崃山系与滇西北横断山脉、藏南喜马拉雅山脉气候差异较大——邛崃山冬季更寒冷、积雪期更长,夏季降水更为集中。雅致杓兰能在此成功存活并繁衍,表明其可能通过自身进化,形成了适应更广气候条件的生存策略,为研究高山植物如何响应气候变化提供了关键样本。
此外,由于雅致杓兰原有分布区域狭窄,相关研究存在诸多空白。邛崃山新种群的发现,犹如一把钥匙,有望开启未知领域的大门,助力科学家进一步揭示杓兰属植物的迁移与演化机制。
当前,雅致杓兰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列为濒危物种。在中国,它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植物,受到法律严格保护。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高山生境不断萎缩,许多濒危物种面临生存威胁。而邛崃山系复杂的地形与多样的微气候环境,或可成为雅致杓兰延续生存的重要庇护所。
然而,雅致杓兰的生存状况依然令人忧虑。其种子极为细小,胚乳发育不全,在自然条件下几乎无法独立萌发,必须依赖与特定微生物共生才能完成生长过程,导致种群自然扩张极为缓慢。更严峻的是,因其形态优美,常有人铤而走险进行非法采挖,进一步威胁其生存。
此次在成都发现雅致杓兰野生种群,犹如大自然馈赠的一份珍贵礼物。它提醒我们,这片土地仍蕴藏着诸多尚未被发现的自然遗产,亟待我们更好地进行识别与守护。唯有如此,这些优雅如“仙女的拖鞋”的生命,才能在成都的山野间持续自由盛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