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商圈“逆生长”年轻人爱逛“老工厂”
游客在东郊记忆潮牌店拍照打卡。
成都锦江区春熙路商圈,一家名为GOODBAI的潮玩品牌店西南首店开业仅10天,门口就排起长队,日均营业额超过20万元。无独有偶,在成都成华区东 郊 记 忆 ,意 大 利 潮 牌 Brandy Melville西南首店开业当日客流超4万人,销售额破200万元,这样的盛况只是成都“首店经济”火热的一个缩影。
借助“首店经济”的火热,成都焕发出消费新生机。9月1日到2日,2025年“活力中国调研行”主题采访活动四川行首站走进成都,探寻百年商圈“逆生长”、年轻人爱逛“老工厂”的奥秘。
走进坐落于太古里的阿迪达斯四川首个品牌中心、三叶草旗舰店,让人印象深刻的就是琳琅满目的熊猫、火锅等特色元素。“我们这里只需要花20到30分钟就可以定制衣服上的图案,很多国外旅游者喜欢在我们这里定制熊猫衣服,留下独特的城市记忆。”阿迪达斯成都太古里品牌中心客户体验经理艾卓说。
这样有特色的首店,在春熙路商圈不算少数。作为成都传统商业中心,春熙路虽已年过“百岁”,却也借着“首店经济”实现“逆生长”。通过聚集各类首店600余家,2024年客流量突破2亿人次,商业营收近千亿元。
同样让“老树”焕发生机,成都成华区东郊记忆则通过转换园区运营机制,利用工业遗存空间载体,全面推进整体升级发展,有机更新、业态活化,让年轻人爱上逛“老工厂”。走进东郊记忆,浓厚的工业气息扑面而来,作为曾经的国营红光电子管厂遗址,东郊记忆在尊重并保留工业遗产,如火车头、老厂房等的基础上,巧妙地注入了现代文化内容,实现了历史记忆与现代审美的无缝对接。
作为成都年轻人的潮流聚集地,东郊记忆的走红并非巧合,背后蕴含着城市更新进程、文化消费升级以及流量经济模式等多维度的深刻逻辑。园区运营4年来,已成为成都首发经济的新引擎,成功引入超80家首店,包括19家全国首店、20家西南首店,形成了“音乐展演”“数字文创”“国潮时尚”三大首店矩阵。2025年上半年,东郊记忆客流量超800万人次。
“2021年之前,东郊记忆定位音乐公园,我们也仅仅做个房东,不管业态只管租。转型后,我们从开发建设模式转向招商运营,坚持内容业态优先,瞄准年轻人消费能力,拓展园区定位,就是要做年轻人喜欢的国际时尚产业园,最终扭亏为盈,去年净利润超5000万元。”东郊记忆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成都首店经济的蓬勃发展,离不开优越的营商环境和政策支持。2025年初,《成都市推动首发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年)》出台,提出到2027年底落地各类首店累计达6500家,高能级首秀首展等首发活动超1000场,打造首发经济地标载体100个。此外,成都还推出了Fa@成都—“我要首发”服务码,企业扫码即可查询相关政策措施和活动信息。以锦江区为例,不仅率先成立全国首个首发经济发展促进中心和首发经济研究院,还联合50余家成渝龙头企业、机构等组建首发经济联盟,赋能产业链发展,实现资源共享、需求对接与协同发展。2025年上半年,锦江区已经举办了各类首展首秀活动28场,落地首店96家。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陈彦霏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