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愿者王虹:能出一份力是自己的荣幸
2025年3月30日,王虹(左前)和抗战老兵一起在成都人民公园参加活动。
9月1日,在成都锦江河畔一家餐厅里,王虹和同事们正对一件冰箱贴文创的样式展开讨论。图纸上,冰箱贴被做成了纪念章的样式,印着人民公园外川军抗日阵亡将士纪念碑的塑像,标注着数字“80”。
这是他们将要为抗战川军老兵们赠送的一份特别礼物。王虹是成都的一名民营企业家,14年来,她从了解抗战历史,到汇聚数百名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共同寻找抗战老兵,并开展关爱老兵的公益活动。这些年,他们累计寻找到上千名散落各地的川籍抗战老兵,并和志愿者们力所能及地帮助老兵。而她,也成了不少抗战老兵眼里的“女儿”。
一干就是14年
最初接触关爱抗战老兵是偶然
王虹最初关注到抗战老兵是在2011年,那一年,她偶然参加了一场关爱抗战老兵的公益活动,协助组织车辆运送物资,第一次见到了这群值得被看见的耄耋老人。
“有一个住在金堂的周爷爷,他穿着军大衣向我们讲述了战场上的故事。”即使已经过去十余年,王虹对此依然历历在目。周爷爷在抗日战场上被敌军用刺刀刺中锁骨,被刀上的反钩卡住,无法脱身,两人激烈搏斗,最终周爷爷忍着剧痛将敌人击毙。
“周爷爷很爱笑,他个子不高,大约1.6米,在战场上英勇杀敌,最后活着回到家乡,非常不容易。”王虹说,当天探望结束后,一行人准备离开,上车后回头一望,80多岁的周爷爷颤颤巍巍地来到马路边,眼巴巴地望着,依依不舍地道别。”老人流露的感情非常自然,他感觉自己得到关爱和认可,很不舍得大家离开。”王虹说,那次经历,老兵讲述的抗战往事令她感动。此后,她加入到关爱抗战老兵的公益活动中,一干就是14年。
多出一份力
与员工共同参与关爱抗战老兵事业
王虹在成都经营着酒店和餐厅,多年来,她不仅自己投身关爱抗战老兵活动,还号召员工参与到这项公益事业中。
抗战老兵苗存惠是王虹关爱的第一位老兵。2012年,王虹得知这位老兵和老伴就住在自己经营的酒店附近,因年事已高,两人出行不便。王虹和店员上门探望后,决定要为老人做点什么。
之后的两年,酒店员工每天轮流为苗存惠夫妇送饭,并定期去其家中打扫卫生,帮助他料理生活,直到苗存惠的老伴去世。王虹说,送餐这件事一直持续到老人在家人安排下住进养老院。之后,他们仍然时常探望,将这份情感延续。
在对关爱抗战老兵的物资进行管理时,店员彭清芬在一次搬运中不小心把腿扭伤,她没有抱怨一句,而是继续尽职尽责工作;田锦不仅负责酒店的财务,也不计任何报酬担任着关爱老兵公益组织的会计。在她看来,能够为抗战老兵出一份力,也是自己的荣幸……
有骨气有勇气
面对坎坷时她受老兵精神激励
“关爱老兵,我从没想过回报。”王虹说,这是她心甘情愿的付出,多年来,抗战老兵们也为王虹带来了许多精神慰藉。
“有三年时间,我在工作上遇到了很大的坎坷。非常感恩老兵,让我能够坚持下来,甚至还能继续乐观做下去。”王虹说,在她接触过的老兵中,许许多多都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苦岁月。“他们有骨气、有血性,不认输、不怕困难,能够扛住各种困难和打击。”
“关爱抗战老兵,我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通过关注这件事情影响身边的人,让更多人关注到他们。”在王虹看来,关爱抗战老兵,已经成为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事之一。
如今,川内所剩的川军抗战老兵数量不足百名,王虹希望能够向外界更好地传递他们的故事和精神,为他们,也为自己,留下一生可以回忆的纪念。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杨涛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