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要闻-
A5要闻
  • ·四川抗战主题展览活动精彩纷呈
  • ·在文物中触摸浴血抗战的历史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从文物文献到艺术乐章

四川抗战主题展览活动精彩纷呈

李桦《怒潮组画》之四《起来》。四川美术馆供图

“伟大胜利川渝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中展出的“四川人民一致抗日”瓷坛。李雨心 摄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作为全民族抗战重要大后方,川军将士英勇抗敌,积极奔赴前线,留下了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为存续国家文脉和科教根基,各类学校、文化团体和科研机构内迁至西南,创造了战时文化遗产保护的奇迹。
  近期,四川各大博物馆、美术馆以及艺术团体陆续举办抗战纪念专题展览、活动,以文物文献、艺术绘画、视听音乐等形式,再现永不忘却的纪念。

“触摸”历史真相
川渝抗战的壮阔史实


  8月22日至11月30日,“伟大胜利川渝贡献——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专题展”在四川博物院面向公众开放,展览以“伟大胜利川渝贡献”为主题,依托文物、档案史料、影像资料,融入最新研究成果,多维度展现了川渝人民为抗战胜利作出的重要贡献。展览汇集了故宫博物院、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等省内外共49家文博、档案机构收藏的珍贵藏品和历史档案306件/套,其中珍贵文物76件。
  8月15日至11月15日,“永不忘却的纪念”在四川美术馆3楼、4楼免费对公众开放。10套馆藏抗战主题组画(含部分借展作品),汇聚李桦、王树艺、李少言等17位艺术家经典力作,以艺术语言再现中华民族艰苦卓绝的抗争历程。
  展览中能看到李桦的《怒潮组画》,李少言的《地雷战组画》,牛文《晋绥抗战风云录》和《人民画报》木刻连环画,王树艺的《狱中纪实》等反映战时历史纪实的经典版画作品。以及套色木刻《红军长征》组画,《抗日烽火》组画等集体创作作品,再现救亡图存的民族意志和爱国主义时代精神。

重拾岁月记忆
与时间赛跑的文明抢救


  7月26日至2026年1月,“漫长的调查——中国营造学社在四川”展览在成都市美术馆面向公众免费开放。1939年至1946年,中国营造学社曾在巴蜀大地完成了一次“逆时代”壮举。学社成员梁思成、林徽因、刘敦桢等人在抗战大后方四川,进行了173天的川康古建筑调查以及以李庄为据点的重要田野考察工作,为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作出了宝贵的贡献,也为后世留下了珍贵的影像与数据。
  该展览的策展团队在180天的策展历程中,外出考察调研近10次,跨越数千公里,梳理数万字文献资料,从遗留下的3100余张照片中遴选,首次大规模、系统性披露了具有代表性的700余张照片、100余份手稿及数字化成果。并用现代艺术手法视觉转译,以两大板块“逆时代的173天”“李庄!李庄!”呈现那段80多年前中国营造学社在四川的故事。
  9月3日至11月30日,成都博物馆“岁月记忆:国宝西迁与高校入川”特展在馆内3号临展厅免费面向公众开放。展览以档案、图片、文物结合影像资料的形式,勾勒呈现四川人民与全国人民一道守护中华文化的生动点滴。
  九十余年前的中华大地,烽火连天,山河破碎。一场史无前例的迁徙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朝西前行,近2万箱文物、耗费十多年、横跨数万里,循着国宝南迁、西迁再到东归。

聆听民族之声
黄河咆哮凝聚的抗战力量


  9月12日晚,四川交响乐团将在四川交响音乐厅举行《黄河》交响合唱音乐会,以纪念和歌颂中国人民保卫祖国、顽强抗击侵略者的壮举。音乐会由国家一级指挥曹丁执棒,知名钢琴艺术家孔祥东、国家一级演员王秀芬、男中音歌唱家杨小勇、国家一级演员瞿弦和,以及朱智、吕修铭、薛青等艺术家将联袂四川交响乐团、天姿国乐、四川交响乐团合唱团等众多艺术团体共同演出。
  音乐会上半场有《红旗颂》、钢琴协奏曲《黄河》两套曲目,下半场则带来《黄河大合唱》。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徐语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