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4 少年派-
A14少年派
  • ·友人来信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友人来信

◎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水井坊校区初二(6)班 徐广

  时光的年轮,无情地转动,那些记忆中阳光的笑脸,也随着岁月的冲刷,渐渐模糊。
  此时,我又想起那个阳光灿烂的午后,微风轻轻拂过校园里的银杏,枝叶在空中轻摆,沙沙作响,仿佛倾诉着我们青春的故事。两个身影在操场上肆意奔跑,晶莹的汗水,把青春的烦恼一起抛进流逝的风中;课堂上,懒散无聊地转笔走神,两个人都被点名站了起来;放假时,肩并肩游走在大街上,手舞足蹈地放声高歌,眼中是对未来的憧憬,一起笑着朝太阳的方向奔去。夕阳的余晖将我们的身影拉长,那是记忆中的友谊。
  正如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所说,“世界上没有比友谊更美好、更令人愉快的东西了。没有友谊,世界仿佛失去了太阳。”那时的我们,便是照亮彼此世界的太阳。我们约定,如果有一天各奔东西,一定不能断了书信。
  生活的轨迹总是充满变数,就如天空中变化莫测的云。没有告别的你,没有准备的我,我们的生活突然就没了交集。岁月如梭,被封尘的友情早已掉落在内心深处,被一层层尘土覆盖。
  我在繁华的城市里忙碌地生活着。望着车水马龙,不知该何去何从,只好迷茫地跟着人流,路过一棵棵沉睡的草木,路过一座座孤高的大厦。一个人的时光,自己与自己对话,在喧嚣的世界里,只有孤独与我相伴。
  常常在夜里一个人坐在楼顶,喧嚣在耳中变得模糊,霓虹在眼中变得朦胧。静静地看着月亮,以前常羡慕月亮,无数繁星不仅甘愿为她衬托,还一直陪伴守护着她,现在一看,她也只剩自己孤零零地挂在天上。这时,只觉得天上这轮月,相比楼下的形形色色,离我近多了。
  日复一日,曾经的美好就这样渐渐地在记忆中淡去。有时想,这也许就是成长的代价。为了什么而努力,我已有些麻木,有些迷茫。
  直到那一天,一个平凡的日子,天空中飘着些许压抑的小雨。我收到了一封信,在如今的数字化社会,这东西可真是稀罕。我无比诧异地拿起信件,一个似曾相识的名字,一时间却怎么也想不起来。
  走进家门,关门,换鞋,坐在书桌前,匆匆打开了这封信。
  一张皱巴巴的信纸,当我看清上面的字迹后,大脑一片空白。一把铲子挖出大量的尘土,最终挖出了那段尘封的记忆,两人的点点滴滴迅速在脑海中闪过。
  想起我们一起在操场上追逐打闹的情景,那时的我们无忧无虑,充满活力和朝气。想起在教室里复习,互相鼓励,互相帮助,想起放学后漫步街头巷尾,口中是对未来的美好憧憬。
  恍惚间又看到了那张笑脸,两人躺在草坪上,风儿带着自由将孤独吹向远方,阳光洒落在脸上。
  从信中,我知道了你为什么要从这座城市离开,缘于父亲的意外、妈妈的无助、远在东北的爷爷奶奶的不舍。还有我对你的误会,还有你对我依旧深深的友谊。
  一种温热的感觉袭上心头,回过神来,泪水模糊了我的双眼。难道,这就是那个传说中叫命运的东西,第一次这样跟我见面。
  我坐在书桌前,窗外的雨依旧淅淅沥沥。我小心翼翼地展开信纸,一字一句,静静地看着。
  忽地想起曾经许下的诺言——做一辈子的好朋友,有什么都一起面对。可如今,两人却都在生活的洪流中迷失了方向。
  培根说:“没有真挚朋友的人,是真正孤独的人。”当我看见这封信时才明白,我从未孤独,因为我从未消失在记忆中这个朋友的世界里。甚至,我在他无法把握的命运里,还是那么的重要。
  雨已经停了。我拿起桌上的笔,笔尖迅速划过信笺,那沙沙的声音,在静谧的夜里,特别悦耳……

评语


  这是一篇真挚动人的抒情佳作,小作者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青春友谊的珍贵与遗憾,语言优美而富有画面感。从回忆的温暖到现实的疏离,再到书信带来的情感复苏,层层递进,自然流畅。西塞罗与培根的名言运用得当,既深化主题,又不显生硬。结尾的“沙沙声”巧妙呼应前文,使全文结构圆融。既有对往昔的怀念,也有对未来的期许。

(指导教师:成都七中育才学校水井坊校区 易闰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