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6 四川-
A6四川
  • ·99岁老人:“这国仇家恨,永铭刻在心”
  • ·招标公告
  • ·司机车内昏迷 辅警8秒破窗救援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手写2000多字回忆录揭露日军轰炸南充罪行

99岁老人:“这国仇家恨,永铭刻在心”

  王淑惠老人向南充市档案馆工作人员口述日军轰炸南充历史。 江玲摄

王淑惠老人手写的回忆录。南充市档案馆供图

  “我从城壕里爬出来,看见满天都是烟雾。房屋烧毁,火势凶凶(汹汹),炸死的人到处都是,哭声、喊声、骂声满街都是……这种惨状真是目不忍睹,心如刀绞、眼泪直流,这惨状永刻心间。”这是99岁老人王淑惠手写的回忆录,记录她亲身经历的85年前日军轰炸南充事件。
  8月19日,南充市档案馆接收科工作人员江玲告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这份手写回忆录和老人的口述历史资料,与馆藏现有档案《张友贞日记》《南充地方法院敌人罪行调查表》相佐证,都镌刻着日军轰炸南充的历史罪证。

白纸黑字
老人写下一段不敢忘却的记忆

  “我叫王淑惠,今年99岁了,现住南充市高坪区乐得乐老年公寓。”江玲向记者展示了这份手写回忆录,一共2000多字,一笔一画写得工整清晰,有些字用了繁体。
  这份回忆录从何而来?
  江玲介绍,今年6月,南充市档案馆发布了《关于征集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档案史料的公告》,面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反映抗日战争并具有重要保存价值的档案史料,包括文字类、实物类、照片影像和文学与艺术作品。
  6月底,征集电话响起,一位老人的声音传来:“我记得1945年日本投降时,南充顺庆区果山公园大门上贴了一副大对联‘抗战八年方得胜,一颗原子定太平’,对你们收集档案有没有用啊?”
  档案馆迅速和老人对接,派出专人前往养老院,展开故事档案收集。
  “老人虽然年事已高,但思路清晰表达流畅,我们当即决定,收集档案同时,进行全程录像及口述史采集。”江玲介绍,老人说,怕临时聊天信息太散碎,在工作人员到达前,她就把印象深刻的记忆全部手写了下来。于是,便有了这份手写回忆录。
  白纸黑字,一共4页,讲述了老人难以忘记、不敢忘记的一段惨烈记忆——日军轰炸南充城。

血色一天
听到炸弹声“我吓得嚎啕大哭”

  在老人99岁的生命记忆里,那是血色的一天。
  “我刻骨铭心地记起那年八月初二(阴历)那天,日本鬼子的飞机来轰炸南充。”王淑惠在回忆录中写道,当时她在南充蚕丝改良场打工,还不满14岁。“听到放第三次紧急警报后,我们厂里的工作人员都跑到城墙底下去躲倒,听到炸弹声响时,震耳欲聋,我们全身发抖,站立不稳,全部都吓得趴到地下,我吓得嚎声(啕)大哭。”“等飞机炸完走了以后,听到大喇叭播了解除警报后,我们才爬出来。看见满天都是烟雾,房屋烧毁,火势凶凶(汹汹),炸死的人到处都是,鲜血直流。哭声、喊声、骂声满街都是。”
  回忆录里,老人感慨:“这种惨状真是目不忍睹,心如刀绞、眼泪直流!”
  “王淑惠老人的这段亲历回忆,和馆藏档案《张友贞日记》相吻合相佐证。”江玲介绍,南充市档案馆里,四川丝业制种公司南充制种场会计股的工作人员张友贞的个人日记,也记载了这一次日军轰炸。日记写道,“二批九架”“三批十八架”日军飞机,在果城(南充别称)上空“哗喇”投弹声、爆炸声、机枪声、房屋倒塌声、瓦石飞舞声同时爆发,满目疮痍。
  张友贞日记所写的1940年9月3日,正是王淑惠老人记忆中的那年农历八月初二。

回忆录入库
将进行妥善保管和有效利用

  王淑惠二姨妈的二儿子就在这天被炸死,“二姨气得昏了好久才醒过来。”
  王淑惠老人回忆:“记得那些年日军轰炸南充城,经常跑警报。弄得人心惶惶,也很累。跑的时候要把家里的重要东西带走,那时又没有车,全靠人力背、提、拖、拉、抱。”
  老人在回忆录里写道——“这国仇家恨,永铭刻在心。”
  “工作人员进行全程录像和口述史采集时,王淑惠老人读了这份回忆录,几乎颤抖的声音里满是痛苦,令人悲痛。”江玲介绍,纪念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档案史料征集以来,这是收到的第一份入库档案。很多当时的亲历者都已离世。而王淑惠老人幼时读过小学,新中国成立后又上过扫盲夜课班,到现在都坚持学习,才写出这份回忆录。
  在回忆录里,老人还写下了几首抗日战争时的歌曲,包括《难女曲》《逃亡曲》《松花江上》,有手写的歌词,也有老人现场哼唱的视频资料。
  “这些都是宝贵的亲历者资料,和馆藏的《张友贞日记》《南充地方法院敌人罪行调查表》等日军轰炸南充相关档案记录相互佐证。”江玲介绍,王淑惠老人的回忆录征集进馆后,将按照规范整理编目,进行妥善保管和有效利用。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谢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