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9 天下-
A9天下
  • ·两男子徒步梅里雪山失联20余天 新一批救援人员昨日进山
  • ·车辆获取渠道便捷 监护人监管不力
  • ·手机换菜刀到底行不行?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车辆获取渠道便捷 监护人监管不力

——透视未成年人驾驶乱象

  暑假期间,未成年人出行场景增多,与之相伴的安全风险也不容忽视。
  根据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等规定,驾驶电动自行车必须年满16周岁,驾驶机动车须年满18周岁并考取相应驾驶证。然而,未成年人违规驾驶电动车或机动车引发的交通安全事故时有发生。
  未成年人违规驾驶为何屡禁难止?记者就此进行调查。

成长路上的危险“快车”

  今年以来,已有多地陆续通报未成年人违规驾驶电动车或机动车的行为。
  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的事故案例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近几年,不满12周岁骑行自行车与不满16周岁骑行电动自行车分别占骑行事故的7.5%和10.3%。
  受访交警介绍,不少未成年人还存在不戴头盔、超载、逆行等不规范驾驶行为,加之判断、应对和处置紧急情况的能力不足,更易发生交通安全事故。

隐患从何而来?


  2024年上半年,西部某地检察院在依法介入一起涉未成年人案件时发现,当地一家汽车租赁公司存在违规向未成年人出租车辆的行为。
  记者调查发现,车辆获取渠道便捷是未成年人违规驾驶问题的原因之一。除租车外,一些未成年人还会通过网购或购买二手车获取车辆。
  西部某地一名交警介绍,查处的案件中,超过50%的未成年人驾驶的车辆为购买所得。
  在一些电商平台上,儿童电动摩托车、儿童电动自行车、儿童燃油摩托车等都可随意购买。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共享电动车公司会在车身标注“16岁以下禁止使用”,但不会核验扫码人的年龄信息,也给未成年人违规获取车辆提供了便利。
  监管不力是未成年人违规驾驶问题的另一主因。据公安部道路交通安全研究中心研究,60%以上涉及未成年人伤亡的交通事故当中,都存在监护人监管不力的问题。
  一些受访交警和班主任反映,每逢周末或放假都会专门提醒学生,不能违规驾驶车辆,但劝导效果并不理想。记者走访发现,还有不少家长对不满16岁的孩子骑电瓶车持默许态度。

乱象亟待刹车

  出行安全无小事。如何织牢防控网,共同守护未成年人安全?
  西部某地检察院一名检察官说,相关部门应牵头建立效率更高的全链条式整治机制,要在电动车的生产、销售、登记、上路、停放等环节,进行多部门、全流程联合监管。
  甘肃省兰州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交通安全宣传科科长李悦郡认为,作为车辆的租赁方和管理者,汽车租赁公司和共享电动车平台应当审核租赁人的相关信息,有效阻止未成年人违规获取车辆。
  此外,共享电动车平台要进行系统升级,在用户注册、登录、开锁等环节增设“人脸识别”功能,防止未成年人冒用家长账号租用车辆,从技术层面堵住漏洞。
  专家建议,交警部门可与相关部门联动,通过“线上”精准锁定与“线下”精准查缉,常态化开展未成年人违规驾驶行为整治,以学校校纪校规处理为主、公安机关处罚为辅,加大通报学生交通违法行为力度,强化警示教育。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