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 特别报道-
A4特别报道
  • ·世运为媒 小众项目走进中国大众视野
  • ·等你到最后一刻 我们一起冲过终点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世运为媒 小众项目走进中国大众视野

8月10日,日本选手手塚翔太在成都世运会男子尾波滑水自由式决赛中。最终,他获得亚军。 新华社发

8月11日,西班牙队球员米兰达(左)在成都世运会沙滩手球男子半决赛中进攻。 新华社发

  “‘划水’?平时咱工作的时候‘划水’不够多吗,还要专门去看别人‘划水’?”当成都市民陶楷被朋友邀请一起去看世运会滑水比赛时,他打趣道。
  而当他来到赛场的观众席坐下,开始观看比赛后,眼前的景象让他震撼。摩托艇风驰电掣掠过水面,激起层层浪花,运动员脚踏滑水板在浪尖闪转腾挪,做出各种炫酷的转体动作,引得阵阵欢呼。
  随着成都世运会的进行,很多原本鲜为人知的小众运动项目,逐渐走入中国民众的视野。“新鲜感”“第一次”成为记者走访过程中,观众提及最多的关键词。这些小众项目为观众带来刺激感和乐趣的同时,也成为大家了解体育运动多样性和世界各地不同文化的窗口。

浮士德球比赛现场
他俨然成为“形象大使”


  天府公园的浮士德球比赛现场,成都浮士德球队队员金冬俨然成为“形象大使”,他一直在跟周围观众介绍这项自带“文艺范”的运动。“浮士德球又叫拳球或草地排球,名称源自德国作家歌德的作品《浮士德》。这个项目在德国、奥地利、瑞士等德语地区较为流行。现在我们所在的场地,就是中国大陆的第一块标准的浮士德球赛场。”
  看到不少观众流露出好奇和认可,成都浮士德球队主教练冯诚感慨道:“世运会让更多中国民众知道浮士德球。多样性本就是体育文化的特征之一,中国民众乐于拥抱新事物,对新鲜运动的接受力很强。更多项目意味着更多种健身选择和更丰富的生活方式。”
  采访过程中,不少业内人士对记者说,世运会的小众项目中,部分受自身特点所限,着重于观赏和展示。而有些项目源自公众认可度较高的大众项目,同时兼具易上手、有趣、社交性强等特征,有望大范围推广,成为推进全民健身的重要载体。

众多小众项目
通过世运会进行展示和推广


  不只是滑水、浮士德球和软式曲棍球,“好看”“好玩”的小众项目通过世运会举行的契机进行展示和推广的过程中,也在潜移默化间影响着中国民众对体育的认识。民众在观看、了解和尝试这些小众运动项目的同时,对体育有了更广维度和更深层次了解,也对项目的未来发展抱有新期待,体育的多元价值持续释放。
  沙滩手球比赛期间,观众席上的小学生杨彦池神情激动。她一边观看运动员的精彩表现,一边对自己的教练、成都市新都区石犀小学校体育老师李锋说:“将来我能跟场上的大哥哥大姐姐一样,为国争光吗?”
  据李锋介绍,学校自2021年开始将手球作为推广项目以来,成效颇丰。“学校设有手球特色课程,有手球运动社团。校队在全国手球U系列比赛中也取得良好成绩。”
  李锋对沙滩手球的未来发展有更多期待:“现在制约沙滩手球发展的主要因素是场地较少。孩子们之前只能在个别沙滩排球场地进行沙滩手球训练。希望借世运会的契机,各方共同努力,建设更多沙滩场地,将沙滩手球运动介绍给更多民众。”
  业内专家指出,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中国大众对于不同类型的体育项目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十几二十年前的一些小众项目如骑行、马拉松、高尔夫、霹雳舞、攀岩等,已经为大众所接受,这就是现在世运会一些项目发展的前景,而这也是一个必然的过程。
  据新华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