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王鹏:
王鹏在进行雨季道路巡护。图据北川公安
王鹏走访群众。图据北川公安
7月19日,记者从绵阳市公安局获悉,今年7月,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公安局通泉派出所所长王鹏获得第28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
今年40岁的王鹏,来自山东安丘。作为西部计划志愿者优秀代表,23岁时他毅然奔赴西部沃土,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奉献青春,2009年获得“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奖”。2010年,王鹏投身一线警营,扎根北川挥洒汗水。
王鹏用17年时光奏响了一曲平凡而铿锵的青春赞歌,把自己变成了一名“新北川人”。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团中央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书记张朝晖,在“委员通道”上为扎根西部的王鹏点赞,“十几年过去了,他依然坚守基层,谱写了扎根基层、建功西部、报效祖国的新时代青春之歌。”
7月19日中午,记者联系上王鹏时,他正在所里值班。“从昨天下午到今天上午,北川一直在下雨。”他们的任务是对辖区道路进行巡护,防止垮方影响群众安全。
今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的“委员通道”,全国政协委员、团中央志愿者行动指导中心党委书记张朝晖为王鹏投身西部建设、服务祖国发展点赞。看到现场直播的同事打来电话,王鹏才知道自己的故事上电视了,这也勾起了他17年前的回忆。
2008年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特大地震。“我当时在读大四,看到电视里播放的新闻,我就想能为灾区做些什么。”王鹏说,他就读于鲁东大学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通信工程专业,准备毕业就在老家当老师,工作都找好了。但看到灾区的状况以及那么多人到灾区参与抗震救灾,“我没有钱,有一身力气,可以到灾区去帮帮忙。”
就在这时,共青团中央发起西部计划抗震救灾专项行动,招募志愿者赶赴灾区开展为期一年的服务。王鹏作为鲁东大学唯一选中的志愿者,从山东出发,坐了30多个小时的绿皮火车,跨越1622公里来到四川。
王鹏被分配到受灾严重的北川禹里乡(现禹里镇)担任团委副书记,参与千头万绪的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工作。学方言、睡帐篷、遭遇余震、雨水洗衣……他克服种种困难,积极为受灾群众提供疏导和服务,帮助群众解决饮水、医疗、防疫等具体问题,主动承担搬运发放物资等工作。
2008年9月24日,北川连降暴雨,湔江河水暴涨。“当时道路被垮塌的岩石堵了。没有路,物资根本运不进来。”王鹏回忆。同甘共苦之下,大家越发熟悉信任这个讲普通话、热心直爽的大学生志愿者。
“每次到群众家里办事,乡亲们总要留我摆摆龙门阵。”时至今日,王鹏依旧印象深刻,“就像自家亲人,让我有家的感觉,做起事来倍有劲儿”。2009年,王鹏被授予“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银奖”奖章。
一年志愿服务时光转瞬即逝,王鹏割舍不掉与北川群众结下的深厚情谊,便暗下决心:“留在西部、扎根北川”。2009年,王鹏通过招警考试后,放弃在绵阳市区工作的机会,主动申请重返北川。从志愿服务到从警守护,王鹏变成了一名“新北川人”,自此扎根一线警营、投身基层警务。
回北川后,王鹏被分到了永昌派出所。当时恰好永昌镇开始建设,所有山东援建队伍齐聚北川,他又自然而然地成了“联络员”,帮助援建队伍沟通协调和解决问题。2012年12月,王鹏到永安派出所任副所长。2017年4月,王鹏被任命为都贯派出所所长。
2022年调任通泉派出所所长后,王鹏更忙了。通泉镇是北川的经济大镇,全镇企业数量占全县的80%,开矿用的民爆物品占全县2/3,加之路况复杂,过境货车较多,每次去企业走访,王鹏都会反复叮嘱:“防范重在平时,不留盲区、不留死角”。
“执着追求成就坚毅信念,无私大爱抒写忠诚警魂。”从警首日,王鹏就将这句话写进工作日志。作为一名“西行者”,他在忙碌的基层公安工作之余,依然抽空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扎根北川17年,王鹏已说得一口流利的四川话。从大学生志愿者到基层派出所所长,王鹏见证并伴随着北川从悲壮走向豪迈的全过程。
7月2日,共青团四川省委对2025年“四川青年五四奖”进行表彰,王鹏获得第28届“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荣誉称号。“北川就是我的第二故乡,这里的一草一木已植入我的心底。不是我帮助了北川,而是北川成就了我。”王鹏说,他会继续努力,把基层公安工作做好做扎实。
侯曦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周洪攀 王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