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中国轮椅网球诞生单打“首贯”
王紫莹在颁奖仪式上亲吻奖杯。图据新华社客户端
王紫莹在比赛中回球。
当地时间7月12日,就在斯瓦泰克以两个6:0击溃阿尼西莫娃夺取个人首个温布尔登网球锦标赛女单冠军的同一天,中国网球也创造了历史。
在草地大满贯的轮椅网球女单决赛中,来自四川达州的27岁姑娘中国球员王紫莹2:0击败日本的上地结衣,成为中国轮椅网球史上首位大满贯单打冠军!
在晋级过程中,世界排名第4位的王紫莹先后击败了排名第8位的荷兰球员格里菲翁(4度大满贯女单冠军)、第12位的日本选手高室早纪、第7位的南非球员蒙加尼,并最终在决赛力克头号种子上地结衣,终结了对手的11连胜。
这4场比赛,除了首轮是三盘获胜,后3场全都是2:0直接拿下,体现出王紫莹本届温网极佳的比赛状态。此时此刻,谁又能想到,她本人曾坦言自己的身高、臂展等先天条件并不适合打网球呢?
1998年出生的王紫莹,两岁半时因一场意外永远失去了右腿。在达州市通川区的家属院里,童年的她总爱趴在窗台上,默默望着邻居家孩子在阳光下奔跑的身影。起初她练习游泳,命运的转折发生在2008年夏天——在成都市残疾人运动员选拔现场,10岁的她被轮椅网球教练一眼相中。
网球运动对身高与横向移动能力有着严苛的要求,通常需要运动员具备出众的身高与修长的手臂。“我个头不算高,手也偏小。”王紫莹曾坦言自己并不具备成为顶尖网球选手的先天条件。但“不完美”恰恰成了她不断突破自我的动力。
从游泳转型网球的过程充满痛苦。初入网球场时,王紫莹每天要经历数十次摔倒,轮椅的金属框架在胯骨上磨出层层血茧,旧伤未愈又添新伤。功夫不负有心人,她一步一个脚印,让世界看到中国轮椅网球的力量。
王紫莹在温网创造历史,一方面反映出运动员自身的刻苦和投入,另一方面则是中国轮椅网球飞速进步的又一次体现。
这个项目,长期被荷兰选手统治。尤其是在女子赛场,德格罗特和费海尔都是夺取20+大满贯单打头衔的人物;过去20年,大部分的大满贯单、双打冠军也都被荷兰选手夺取。
近年来,这样的垄断开始被中国人打破。2017年,中国女队在轮椅网球团体世界杯决赛中击败荷兰队夺冠,打破了后者对这项赛事长达29年的垄断。2024年,中国女队又在决赛中战胜荷兰队,再次夺取世界杯冠军。
这两次夺冠,王紫莹都在队中。
2024年巴黎残奥会,王紫莹/郭珞瑶夺取女双铜牌,创造了中国队的残奥会最佳战绩。来到大满贯赛场,过去两年,中国球员同样稳步走在一次又一次创造历史的道路上。
2024年澳网,朱珍珍搭档上地结衣,获得女双亚军。这是中国球员首次现身大满贯决赛。同年法网,朱珍珍又成为首位杀进大满贯单打决赛的中国球员,最终获得亚军。
2025年澳网,王紫莹/李晓辉在女双登顶,夺取中国轮椅网球史上首个大满贯冠军(无论单双打)。来到温网,王紫莹在单打赛场又刷新了一次“史上首个”。
必须强调的是,这种进步不完全是由“冠军”体现的。
以本届温网女单为例。王紫莹夺冠之外,另一位中国球员李晓辉还在8强赛里直落两盘淘汰了23个大满贯单打冠军得主德格罗特。
而在2020年澳网女单赛场上,朱珍珍同样战胜过德格罗特。王紫莹、李晓辉、朱珍珍这样的运动员,都是通过参与基层的残疾人体育活动,慢慢走上了轮椅网球职业选手道路。
近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轮椅网球运动员的比赛、训练条件有了很大提升,普遍都有了商业赞助。
下一步,随着越来越多的轮椅网球国际比赛(如国际网联积分赛)在中国举办,中国的轮椅网球或将迎来更繁荣的未来。
综合央视新闻客户端、上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