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2024级5班 陈姝言
他们或潇洒,或释然,或无奈……面对无情的帝王,面对未知的道路,作出了不同的选择。
入仕,还是出仕。这是李白的选择。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绣口一吐便是半个盛唐。”这是著名诗人余光中对李白才华的极高赞誉。李白,被称“谪仙人”。谪者,贬也。既贬,又岂会在人间许他万丈光芒。李白曾收到过来自皇宫的呼唤,但随着耀眼而又虚无的泡泡一个个破裂,李白跌入深渊。他满腔热情,希望再被任用。可政治短浅掩于才华之下,他始终也不可能意识到,他与朝庭之间隔着千山万水。
屈服,还是殉国。这是屈原的选择。
他是中国古代浪漫主义诗人。他的前半生是圆满而得意的——诗名远扬、君主重视;他的后半生是失意而委屈的——奸臣挑拨、国家衰落。他似乎不是为自己而活,牵挂与哀愁、温热与伤感,无不联系着这遍生橘树的楚地的一草一木。他爱他的楚国,一个逐渐走向没落的国家;他爱他的君主,一个最终将他抛弃的君主;他爱他的故乡,一个放大了的故乡。一道涟漪之后,屈原投水而亡。 在湍急的江水之下,屈原的灵魂也许还在飘荡。
折腰,还是辞官。这是陶渊明的选择。
他,脱离喧嚣后留下一纸传说;他,坠入寂寞却从不挣脱。一朵菊花,一壶酒,一方茅屋,一悠南山。陶渊明就活在这样一个“世外桃源”里。若不是无可奈何,谁不想在生命中大有所为;若不是内心淡然,谁又会自己选择孤独。喧闹中一颗沉静的心,给世人、给自己创造了一个安和平静的避难所。最终他演化成一个坐标轴,以怀乡田园为横,坚毅勇气为纵,解锁了属于他的精神宇宙。
作家路遥曾言:“人生,其实无非是矛盾与选择的综合体,无关对错,仅仅在于我们能否有勇气在矛盾中作出选择并勇敢承担一切后果。”人生在世,又何尝不面对这样那样的选择?心之几何,尽在选择。
本文以历史文人的选择为经纬,编织出恢弘的精神图谱。三大主体段落架构严整,李白入仕出仕的挣扎、屈原殉国的决绝、陶渊明归隐的淡泊,形成层递式精神坐标。语言兼具诗意与哲思,既有“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的文学想象,又有“坐标轴解锁精神宇宙”的现代思辨。对历史人物的解读突破脸谱化,既见其光芒亦察其阴影,如指出李白“政治短浅”的局限,展现思辨深度。结尾引入路遥话语点睛,使古典命题焕发现代启示。若能在段落过渡处增添承启语句,将更显圆融。本文总体堪称兼具文学韵味与思想厚度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