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3 要闻-
A3要闻
  • ·聚焦市场准入等 民营经济促进法两周后施行
  • ·严禁以刑事手段插手经济纠纷
  • ·(上接02版)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上接02版)

  ——团结是人类文明存续的重要依托。当法西斯主义、军国主义试图撕裂世界之时,26国联合发表《联合国家宣言》以求同存异的远见卓识证明:意识形态的藩篱可以打破,全人类共同价值的纽带始终都在。
  ——历史潮流不可逆,也不可违。殖民体系的瓦解、冷战格局的终结、新兴力量的崛起,昭示着强权逻辑终将被多极共生的浪潮吞没,历史正义的车轮终将碾压一切挡路者的倒行逆施。
  ——规则不是强者操弄的玩具,应是维护公平正义的盾牌。《联合国宪章》规定的主权平等原则、战后审判确立的反侵略法理,皆在重申:国际秩序若沦为“强权即公理”的角斗场,人类将陷入一个接一个的陷阱。
  “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和平而不是战争,合作而不是对抗,共赢而不是零和,才是人类社会和平、进步、发展的永恒主题。”习近平主席的这番话,表达了世界各国人民向往和平、热爱和平、捍卫和平的共同心声。
  作为二战的胜利者、战后秩序的创建者和维护者,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从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到提出并践行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从倡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到为解决地区热点问题和全球性挑战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以实际行动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致力于推动全球治理体系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为世界和平与发展注入强大的稳定性和正能量。
  越来越多国家认识到,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中坚力量。联合国副秘书长汤姆·弗莱彻认为,中方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理念主张全球团结,强调世界需要合作而非对抗,这些倡议和理念极其重要。美国《外交政策》杂志网站刊文指出,在全世界看来,中国如今已成为国际秩序中一股致力于维护稳定的积极力量。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中俄作为二战并肩奋战的盟友,今天继续携手维护全球战略稳定,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框架内密切协作,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真正的多边主义推进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觉醒的“全球南方”声势卓然壮大,在全球治理中的发言权和影响力不断提升,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的进步力量空前强盛。
  法国作家维克多·雨果曾说:“开展纪念日活动,如同点燃一支火炬。”光明每前进一分,黑暗便后退一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意义,就在于照亮未来,宣示人类捍卫持久和平的坚定信念。
  1945年4月,得知盟军攻入德国,布痕瓦尔德集中营内的战俘和反战者拿出暗藏的武器,发动起义。控制集中营后,他们在大铁门上贴上标语:“永不重演。”
  “欲免后世再遭战祸”言犹在耳。站在新的十字路口,人类需要的不是新冷战的嘈音,而是合作航船的汽笛;不是文明优越的傲慢,而是美美与共的气派;不是丛林法则的沉渣泛起,而是命运与共的彼此成就。唯此,方能让历史的悲剧永不重演,让持久和平与永续发展的愿景成为现实。
  (新华社北京5月6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