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友“空心汤圆”在洞穴里发现多根冰柱。受访者供图
西藏昌都市边坝县边坝镇普玉一村发现的一处大型冰洞,当地群众称其为“普玉冰洞”。图为2024年12月23日拍摄的冰洞内部景色。 图据新华社客户端
近日,网友“空心汤圆”发帖称,在四川省绵阳江油市永胜镇大屋基的山谷里徒步过程中,他在一个洞穴里发现了多根冰柱子。
洞穴内怎么会有冰柱子?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联系到四川省地球物理调查研究所副所长、自然资源部首席科学传播专家李忠东,在看了网帖的信息后,他分析,这个洞穴应该具有一定的价值。“如果真是罕见的‘夏冰洞’,那么价值将非常高。”李忠东建议,当地政府可以组织人员进行探洞调查。
4月19日下午2点过,网友“空心汤圆”在海拔大约1960米的大屋基徒步时看到了一个洞穴,“当时洞外面太阳很大,我到洞里乘凉,没想到走进去十几米就发现了大冰柱,大约半人高,并且有水流结冰痕迹。”“空心汤圆”告诉记者。
“从海拔位置来看,现在洞中有冰也算正常。但不排除它可能是一个‘夏冰洞’。”李忠东说,由于现在获得的信息很少,能够看到的就是几个冰柱子,而且夏天尚未真正到来,还无法判断它是否是一个真正的“夏冰洞”。“如果真是罕见的‘夏冰洞’,那么价值将非常高。”
李忠东介绍,在地质旅游上,“夏冰洞”十分特别,属于非常罕见的景观,是由特殊洞穴结构和特殊的气候环境形成的。
“夏冰洞”和传统冰洞具有很大不同。一般来说,“冰洞”是指冰川内部的空洞。而“夏冰洞”一般是指喀斯特溶洞,因为特殊结构,如洞口比洞底高而形成的口袋状,能够更好保温,在洞内形成夏季结冰的奇观。
从专业上看,“夏冰洞”的形成一般有两种原因。第一种是由滴水结冰而成。冬季气温较低,滴水成冰,由于洞穴内特殊的保温结构,温度较为稳定,不易融化,形成一些冰柱,持续到夏天都存在于洞中。
还有一种情况,主要和地表水的渗透原因有关。在冬天,地表水结冰无法流动,到了夏季温度变高,地表水渗透进入溶洞,由于洞穴内的特殊结构,使得洞内温度较低。渗透的地表水再滴落下来,受气温影响便成了冰柱,也形成了“夏冰洞”的奇观。“当然,第二种情况的‘夏冰洞’是比较少见的。”李忠东说。
在网帖中,有网友称,可以把洞穴内的冰柱取出化水喝。作为地质学者,李忠东并不建议大家这样做,“冰柱是由水形成的,地表水如果存在污染等情况的话,可能存在危害健康的风险。”他说。
李忠东介绍,在中国,比较著名的“夏冰洞”奇观有两处。一处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一处山顶面,是由原国土资源部2005年批准的第四批国家地质公园,被当地百姓称作“万年冰洞”。另一处在重庆巫溪红池坝高山草场原始森林内。
山西万年冰洞
万年冰洞位于山西省忻州市宁武县涔山乡麻地沟村东,形成于新生代第四纪冰川期,距今已有300万年的历史。它的奇特在于以本地洞外的气候条件论,根本构不成结冰的环境,而洞内一年四季冰柱不化,愈往深处冰愈厚。
冰洞到底是什么时候被发现的,已经无从考究。开发后的万年冰洞距地面有100多米,再往下还有多深,没有人能探究,也从来没人下到过底部。一般来说洞穴都是越到深处越热,而宁武的冰洞却是越到深处冰层越厚温度越低,冰洞为什么能够制冷,冰层为什么历经万古而不化,至今还是一个谜。
重庆巫溪夏冰洞
重庆巫溪夏冰洞位于红池坝高山草场原始森林内,洞口海拔2200米。每逢盛夏,洞中滴水成冰,冰川、冰乳、冰柱上悬下立让人目不暇接。有的大如柱,有的小如针,姿态万千,洞中还有冰瀑、冰帘,垂挂四璧,晶莹透明如银河决堤。
神奇的是到了数九隆冬,洞外天寒地冻,洞内却冰融水暖,升起片片雾气,氤氲朦胧胜似温泉。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戴竺芯 综合山西省文旅厅官网、华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