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心中有一位可爱的人,他用平凡人生承载温度,传递温暖,这位主人翁就是我的外公。
1944年,我的外公出生在宜宾市兴文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吃不饱穿不暖,日子的艰辛自不用说。但庆幸的是,在那样艰难的环境下,外公的父母没有放弃对下一代的教育。1958年,外公开始了他的初中求学生涯。求学的道路漫长而崎岖,每一个回家的夜晚,陪伴外公的是头顶那轮明月,它就像一束微光,照亮了少年想走出大山的心……
随着外公的弟弟、妹妹相继出生,吃饭成了全家最大的问题,作为家里的老大,外公主动背负起了这个重任。他用一根扁担将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从学校挑进了“五星煤矿”。
煤矿煤尘熏人,空气污浊,但夜晚是自由的,那一盏陪伴外公夜读的灯,闪着微光,指引着外公前行的路……
终于,外公靠着努力和坚持进入了县城供销社,成为一名采购员。后来,他进入了县物资局成为一名干部。外公用无数个埋头苦读的夜晚,悄然撑起了人生的帆船,一路航行,最终如愿到达了他心中理想的彼岸。
今年,外公80岁了,在他生日这一天,家里来了许多陌生人。
有一位阿姨,她称呼外公为“舅舅”。可妈妈告诉我,她和我们家没有任何亲戚关系,只是因为当年外公回乡发现家境贫困的她努力、勤奋,就一直鼓励她、资助她。这位阿姨后来考上了宜宾卫生学校,现在已经是宜宾市筠(jūn)连县某医院的护士长。
还有一位叔叔,他称呼外公为“大哥”。可我的印象里,外公没有这位弟弟。果不其然,这也是一位没有血缘的“亲戚”,他说他常年在外打工,多亏了外公经常回乡看望他的父亲。
我们居住小区的陈爷爷、刘爷爷也来了。外公和他们自发成立了小区“书法小组”。每逢春节前,物业总会在小区大门处摆上书桌,外公笔下一副副充满着年味的春联,是新年的祝福,也是邻里和谐的纽带……
窗外,天黑了,一轮明月缓缓升起,银色的月光洒满大地,月亮的微光透过窗户映照在大家脸上,有幸福、有满足,这样一个平凡的夜晚也因此变得生动起来。
餐厅闪烁的灯光下,隔着人群,从外公微笑的眼睛里,我仿佛看见了年少时走在求学路上的外公:他时而抬头凝望着头顶的那一轮明月,时而低头赶路。寂静的山路上,微微的月光透过树枝投射在他脚下,漆黑的夜空中闪烁着几颗星星,调皮、可爱地眨着眼睛,似外公,也似每一个平凡的人。
文章通过描述作者外公的生活经历,慢慢地将外公的人格魅力展现在每一位读者眼前,让我们看到了一位自强不息、善良热情的人。同时,曾经陪伴外公成长的微光,也与外公融为一体,让外公成了那个能散发光芒照亮他人的人。每一位与外公一样力所能及地温暖周围的人,都值得我们去歌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