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7 四川-
A7四川
  • ·守护的不仅是松柏长青 更是文明的源远流长
  • ·广告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翠云廊古柏“管家”唐天勇:

守护的不仅是松柏长青 更是文明的源远流长

唐天勇在给古柏拍照。

剑阁柏穿上“马甲”固定躯干。

  8月22日,处暑时节,骄阳似火。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古柏自然保护中心主任唐天勇未曾停歇,仍穿梭于古柏间,肤色变得更加黝黑。“我已在翠云廊和古柏打了12年交道,这些千年古树,都可以说是我的历史老师。”他说。
  提起古柏,唐天勇满心欢喜。这一年来,他忙着给这些“历史老师”“建小区”“套马甲”,偶尔还要“做手术”。
  最近,唐天勇又有新任务要忙了,“专门用于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利用项目的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项目马上就要动工,这不仅是资金的注入,更是对我们工作的高度认可与支持。”
  “我们守护的不仅仅是松柏长青,更是文明的源远流长。我坚信,在我们世世代代的守护下,这条‘绿色血脉’能穿越时空的风雪,在这颗蓝色星球上永恒跳动。”唐天勇的愿景,如同翠云廊的古柏一般,根深叶茂,生生不息。

套马甲、做微创
科技赋能古柏保护

  翠云廊蜿蜒三百里,满目青苍映天际,层峦叠翠间,古柏长龙横卧,气势磅礴。而“翠云廊拥有树龄100年以上的古柏20391株,最高树龄达2300年”的数据,在唐天勇的心中早已化为责任和牵挂。
  “最近一年一直很忙。”5月起,剑阁县在翠云廊景区、剑门关镇、汉阳镇三地率先启动了古柏保护“示范小区”的建设,唐天勇作为这一工程的先锋,不辞辛劳地投身于前期的筹备与规划中。
  “建‘示范小区’的目的,就是期望以尖端科技与人力密集投入,为古柏群提供最优的保护方案。”唐天勇说。翠云廊古柏平均树龄1050年,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增强古树的保护效果成为时代命题。
  如今,漫步于古柏林间,可以清晰地感受到那份来自科技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力量。保护之网密布、木栏环绕、钢索轻牵、支架擎天、石土固基,每一处细节皆显匠心独运。
  对于那棵享有“2300岁高龄”的“剑阁柏”,唐天勇更是倾注了特别的情感,他形象地称之为“焕新四件套”,即通过“做体检”“套马甲”“做微创”“穿靴子”等一系列科学措施,为这位古老的“居民”量身定制一套全方位的保护方案。

彩票公益助力
濒危古柏迎来重生

  古柏树龄长、脆性大,面临着虫害、火灾、水土流失、自然衰老等问题。令唐天勇揪心的是,哪怕百般保护,目前仍有千余株濒危、衰弱古柏亟需抢救复壮。
  如何维护这三百里绿色长廊,成为萦绕在众人心头的问题。“去年,我们收到一则喜讯。”唐天勇兴奋地说,省林草局组织指导广元市林业局编制了《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地方社会事业发展——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利用项目实施方案》,为古柏保护绘制了蓝图。
  2024年初,财政厅下达2024年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3000万元,专项用于广元市昭化区、剑阁县两地。1000余株濒危衰弱古柏将迎来重生希望。
  唐天勇及团队开展了一次调研之旅,共踏勘了880株古柏,其中711株古柏已步入濒危之境,169株亦显露出衰弱之态。
  “在剑阁县精心提供的古树名木保护复壮清单上,我们细核每一株古柏的树种、树高、胸围。”唐天勇说,借助RTK技术的精准定位,为那些亟待救助的古柏标定了生命的坐标,更对重点保护对象进行了详尽的养护、保护设施、生长环境及现状的深度剖析。

量身定制措施
共护古柏千年青绿

  一番深入细致的勘查后,唐天勇及团队为这些历经沧桑的古树量身定制了双重守护策略:保护复壮措施和古树保护公益措施。
  在保护复壮上,唐天勇及团队通过“一树一策”,针对性采取病虫害防治、个体损伤修复和立地土壤改良等措施,对濒危衰弱古柏个体进行抢救复壮。
  唐天勇以木质部防腐为例,专家通过分析树体腐烂的成因,利用科学合理的清腐防腐技术,对树体腐烂木质部及切口进行处理。“该技术应用新型专用材料,不但考虑树的美观,更从防止病虫害、白蚁侵入及树木自身安全角度考虑,真正达到‘修旧如旧,一劳永逸’的目的。”他说。
  与此同时,光影交错的影展、画笔下的千年守望、古柏科普知识课堂……丰富多彩的古树保护公益活动如同一扇窗,让公众得以窥见古柏的壮丽与沧桑,感受那份跨越时空的坚韧与美丽。古柏认养、捐资众筹等公益活动,也汇聚社会力量助力古柏成长。
  “我们期望借助公益力量,汇聚各界支持,让更多人共同见证并守护这份跨越千年的绿色记忆,让一场关于绿色、关于未来的梦想,在每个人心中悄然绽放。”关于未来,唐天勇满是期待。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彦君 刘彦谷 摄影 雷远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