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闭幕
2月27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闭幕式在内蒙古呼伦贝尔市举行。新华社发
在“十四冬”花样滑冰女子单人滑比赛中,四川选手金书贤夺冠。新华社发
2月23日,山西和四川联合培养运动员苏翊鸣在单板滑雪公开组男子大跳台比赛中夺得金牌。 陈羽啸 摄
2月27日,四川队选手王禹萱(右)、太智恩(中)和王艺敏在速度滑冰青年组女子团体追逐赛中。 新华社发
27日,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闭幕。
本届冬运会首次以省区市为单位组团参赛,共有来自35个代表团的3000余名运动员参加竞技体育和群体项目的比赛。35个代表团中,有26个代表团获得金牌、30个代表团获得奖牌,“十四冬”参赛代表团数量、金牌奖牌覆盖面大幅提升,充分展现了北京冬奥会之后我国冬季运动发展的新格局、新面貌。
第十四届全国冬季运动会(以下简称“十四冬”)四川代表团共派出竞技体育项目655名运动员,参与169个小项(公开组110个小项、青年组59个小项)的争夺,最终获得32金26银29铜共87枚奖牌(公开组17金14银20铜共51枚奖牌、青年组15金12银9铜共36枚奖牌),参赛人数、金牌总数、奖牌总数均列全国第三位,创造四川参加全国综合性运动会历史最好成绩。
2019年,省体育局党组积极响应国家战略,抢抓历史机遇,提早谋划布局,大力发展四川冰雪运动,并立即选派得力干将组建四川体育职业学院冬季运动管理中心。
通过广纳全国优秀冰雪人才,成功引进多位国家级教练员和知名运动员,迅速建成短道速滑、花样滑冰、女子冰球、冰壶、单板滑雪、自由式滑雪、冬季两项、速度轮滑、滑板等9个项目共10支专业队,为“十四冬”取得历史性突破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为让冰雪经济与冰雪运动同样升温,并驾齐驱,省体育局积极引导、带动全省各市州和社会力量,新建及改扩建冰场、雪场(旱雪场)35个。
通过联动体操、跳水、田径、曲棍球等四川传统优势项目,在专业二线、三线队、市州各体校进行“轮转冰”和跨界跨项人才选拔,拓宽选材面,极大缩短了冬季运动项目成才时间,为运动员提供了新的机会和选择。
在四川参加“十四冬”竞技体育项目的655名运动员中,不仅有单板滑雪U型场地邱冷、武绍桐、高弘博,钢架雪车黎禹汐,跳台滑雪宋祺武等参加过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选手,还有宋嘉华、李坤、宋佳蕊、潘禹辰、孟繁聪、熊诗芮、何廷佳、任浩然等一大批在国内国际赛场崭露头角的新人。
宋佳蕊、李坤带领四川短道速滑项目连夺“十四冬”青年组6枚金牌。宋祺武作为我省本土跨界跨项选材的代表人物,从田径转项跳台滑雪后成绩突飞猛进,包揽本届冬运会跳台滑雪男子项目金牌,加冕“4金王”。
本届冬运会,四川代表团通过交流引进、联合培养、企业合作、体教联合等方式,有机整合社会资源,与11个省市、6所高校和俱乐部进行合作,联合培养苏翊鸣、齐广璞等奥运冠军、世界冠军、全国冠军90余人,共为四川夺得19金20银23铜共62枚奖牌,联合培养成绩位列全国第二。
其中,张添翼在青年组短道速滑男子1500米的比赛中为四川拿下“十四冬”首金。苏翊鸣、刘昀琪、刘梦婷均成为“十四冬”双冠王。年仅12岁的金书贤在花样滑冰公开组女子单人滑决赛中以185.27的最高分闪耀全场。
五年来,四川体育始终推进冰雪运动“南展西扩东进”战略,实施了一系列发展措施和战略,完成一次又一次“破冰”之旅,不仅实现了2022年北京冬奥会5人参赛的突破,更是在“十四冬”赛场上惊艳亮相、一鸣惊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陈甘露 陈羽啸 李佳雨 呼伦贝尔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