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全国人大代表刘忠:
四川“新春第一会”的主题聚焦新型工业化、制造业智能化改造、数字化转型,吹响了大力实施工业兴省、制造强省战略的号角。作为基层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凌峰航空液压机械有限公司加工中心操作工刘忠是工厂智能化、数字化改造的参与者和见证者。从手工机械到自动智能……刘忠从学徒做到“大师傅”,助力航空产品飞得更高、更远、更安全。
2月27日,刘忠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说:“以前我们交付产品以年计算,后来以季度计算,现在以小时计算……”刘忠介绍,智能化改造对于生产线来说,是颠覆性的变革,意义非常重大。20多年前,公司开始引进数控化概念,数智制造逐步代替了机器制造。2018年,公司的首条数字化产线成立,对原有产线进行柔性化改造,推翻了老工艺,新工艺集成化程度特别高,生产效率得到了颠覆性提高。
如今,该智能化生产线在不断注入“智”的元素。“在工厂智能化改造方面,我们算是四川地区首批吃螃蟹的企业。”刘忠说,在航空产品的精密数字化生产线改造方面,他非常有信心,技术水平在国内算是顶级的,在国际上也不再是“拿来主义”,而是有了充分的底气制定自己的标准。
即将到来的全国两会,刘忠将带到北京的建议针对的重点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技术人才。“职业化教育不是一个‘收容所’,而要培养更精、更专、更符合市场需要的人才。”刘忠认为,他这次的建议直指问题所在。他认为,在制造业智能化转型过程中,技术工人是非常重要的一股基层力量。而职业化教育一直落后于企业的发展和市场的需求。学校教育满足不了企业的发展,学校培育的人才不能满足企业的要求。学校不能只教基础的,毕业生就业面临再培训、再教育的现象很普遍。真正的校企合作,学校要按照企业的需求培训。企业要随时面临市场的快速变化,学校培养人才也要以市场为导向。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秋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