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7 特别报道-
A7特别报道
  • ·治理直播打赏乱象 建议设置支付冷静期
  • ·借助多元力量 文旅流量有效转为资源优势
  • ·建议加大对头胎生育的支持力度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代 表 在 这 里

借助多元力量 文旅流量有效转为资源优势

杨丽受访者供图

  

省人大代表杨丽:

  今年开年以来,全国最出圈的词当数“文旅”,“尔滨”爆火之后,各地文旅部门纷纷拿出看家本领花式揽客,不少地区文旅局局长甚至亲自下场,跳舞、喊麦、cosplay……全国网友直呼文旅“杀疯了”。
  热闹之后余留的则是冷静思考:如何把昙花一现的流量变为可持续发展的“留量”?全国文旅宣传如何避免“同质化”?
  省人大代表、成都市文联副主席、成都市侨联常委、成都浓园文化艺术传播有限公司董事长杨丽认为,全国各地文旅的繁荣发展不能只依靠文旅局局长“冲在前头”,当地所有的文化工作者都是“排头兵”,只有协同一起发力,才能持续长久地对外讲好属于本地的文化故事。
  “文旅局局长亲自上阵宣传本地文旅,乍一看会让人眼前一亮,但随着各地效仿,不免让人产生审美疲劳。”杨丽认为,文旅局局长展示当地文旅的同时,应当为“服务型政府”实际践行,在政策研究、旅游品牌打造和对外宣传平台建设上发出更大力量,为“留量”实现和基础消费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实际出发,紧扣地域性文化的特点,借助多元社会平台力量,从而将文旅流量有效转化为资源优势。”
  杨丽举例说,四川不只有大熊猫、火锅、三星堆,还有公园绿道、体育风貌、书香底蕴、文博鉴赏等各种充满“幸福感”的文化名片。“不光要宣传文旅,还应当通过社会力量进一步凸显市民的幸福生活指数,这才是独一无二且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输出。灿烂的巴蜀文明、憨态可掬的大熊猫是四川对外文化交流的金字招牌,各地同四川做文创联动的热情和积极性非常高。”
  杨丽表示,四川应当加强和全国各省份、世界各国在资源融合、项目规划、品牌运营方面的联动效应,“我建议从政府的政策引导支持层面,鼓励四川文化企业以多元化的方式出海合作,同时让新文艺群体聚落、民营文化企业、文化产业机构与政府文旅平台形成发展共同体,破解单兵作战式的发展困境。”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杨芮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