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湘在现场分享。
王仁湘为读者签书。李雨心摄
《三星堆:青铜铸成的神话》
耀眼闪亮的黄金器、极具地域特色的玉器、造型精美的青铜雕像……当下,走进三星堆博物馆新馆,青铜神坛、鸟足神像、骑兽顶尊人像、龟背形网格状器等重器悉数亮相,诉说着这片土地厚重悠久的历史,更反映出三星堆人的精神世界和信仰。那么,在这些精美神秘的文物背后,黄金覆面是何传统?也许,在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王仁湘的讲述中,可以得到一些答案。
在2023天府书展上,王仁湘携书籍《三星堆:青铜铸成的神话》来到分享会现场,从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众多文物之中,解读三星堆人铸造的生机盎然又神秘诡异的青铜世界。
“三星堆遗址的发现非常重要,应该说是一个跨世纪的伟大发现。”在分享会开始前,王仁湘接受了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的采访,说到了创作这本书的初衷和过程。“书中谈到的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其实是我遇到的问题。这些问题需要进一步理解,需要对新发现进行研究。我也是尽自己的努力,希望能够引导读者,进一步地理解三星堆的发现。”
“沉睡数千年,再醒惊天下。”近年来,随着三星堆遗址新一轮考古发掘中金面具、铜顶尊跪坐人像、扭头跪坐人像、龟背形网格状器等文物的出土,引发了大众对三星堆遗址强烈的好奇心与探知欲。在《三星堆:青铜铸成的神话》一书中,王仁湘以“人与神”“神坛”“器与纹”“蜀金与蜀玉”“象牙与其他”五个章节,对别具一格的古蜀文明缓缓道来。
据介绍,这是近年来三星堆研究的重磅新作,收录了王仁湘在三星堆器物、纹饰等方面的研究和思考成果。这些文章都是首次公开发表,其中包括对最新发掘的3至8号坑出土的青铜顶尊人像、神坛、屏风座、玉琮等珍贵器物的独家见解,使读者可从该书中感受古蜀先民非凡的想象力。
“三星堆埋藏的器物是智慧的结晶,是记录一个地区、一个时代思想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在现场,王仁湘特别提到了一个词,那就是“神界”。他说,三星堆人以青铜造出了神,也造出了特别的神界。“只有走近三星堆人创造的神界、走近三星堆人的心灵世界,我们才能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艺术与文化。”
活动中,王仁湘结合大量精美图片,对书中所记述的三星堆出土器物造型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分析,就出土器物所展现的三星堆人的精神世界、古蜀文化及其与中原文化的交流等方面的内容,与在场观众进行了分享交流。
“古蜀人造作的神界,气势磅礴且机巧精致,生机盎然又神秘诡异。考古发现大量形体高大、威严神圣、地域特色浓郁的精美青铜文物,再现了四川先民独特的生存意象与奇幻瑰丽的心灵世界,也体现出三星堆人非凡的艺术想象力与惊人的创造力。”王仁湘说。
几千年的时光过去,在天府之国生活过的三星堆人是什么模样呢?生活在这片辽阔土地上的他们到底来自何方?将青铜雕像覆盖上一层金箔,黄金覆面是何方传统?
翻看《三星堆:青铜铸成的神话》一书的目录,这些映入眼帘的话题,自然会引起读者强烈的好奇心。顺着这些问题细细看去,无论是对三星堆遗址出土文物中纹饰的细致解读,还是对于三星堆8号坑出土鸟人神坛的观察,抑或三星堆3号坑出土太阳神饰玉底座小记……一篇篇文章都着落于细节之处,带领读者走进更深层次的古蜀世界。
“我觉得这本书有一点很重要,就是关注细节。”王仁湘说,书中的解读由细节开始,“细节有时能够看到很重要的内涵,比如说有些纹饰,应该有比较明确的象征意义,我们在铜器的纹饰上发现了太阳的图形。还有雕像,其中有獠牙的神像,值得特别关注。注意到这些细节,对我们认识文物的意义和象征性,应该非常有意义。”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
除署名外图据巴蜀书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