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7 四川-
A7四川
  • ·2023封面阳光助学持续筑就“爱心阶梯”
  • ·雪佛兰用硬核实力展现运动基因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18年助四千余名阳光学子圆梦大学

2023封面阳光助学持续筑就“爱心阶梯”

阳光学子、爱心企业、阳光使者等齐聚报告会现场。

  “向阳而生,逐光而行。”8月30日,由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四川省慈善联合总会、四川省灾后重建基金会、四川省扶贫基金会、华西圆梦基金、四川岷山集团有限公司联合主办的2023封面阳光助学励志报告会暨助学金发放仪式在岷山饭店举行,近百名阳光学子相聚报告会现场,共同分享他们的成长点滴、励志故事。
  从2006年开始,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携手爱心企业,在全川范围内寻找需要帮助的高考成绩优异、有阳光追求的寒门学子,以每人5000元助力他们的大学求学路。18年来,在主办方的影响下,四川各界爱心人士、爱心企业不断加入,共计帮助四千余名阳光学子圆梦大学。

阳光学子登台 分享逆境中的成长

  励志报告会上,陈琳、叶林、吕德洪、马宇杰和魏维五位阳光学子分享了他们在逆境中成长、奋斗的故事。今年高考,他们以优异的成绩分别被四川大学、四川农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电子科技大学和福建龙岩学院录取。
  “上天给我关了一扇窗,我一定能给他撬开。”从初二开始,资阳阳光学子叶林就不幸被诊断为肌无力。乐观不服输的他没有被病痛打倒,从初中到高中,父亲总是背着他去上学,成为了他最为坚固的后盾。今年,叶林以575分的成绩被四川农业大学生物工程专业录取。对于未来,他有着清晰的规划,希望自己能像霍金一样对人类有所贡献。他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肌无力这种病症变得可治疗。
  “生活给予我们的平台或许很低,只要努力跳起来,就能去到更远的地方。”出生于资阳雁江的阳光学子陈琳,从小和弟弟、父母蜗居在一间狭小的车库,一家人靠卖菜为生。从小到大,陈琳总是边帮着父亲看菜摊边完成作业,尽管学习环境艰苦,但陈琳依然能够专注学习。靠着坚持不懈的毅力和勤奋,今年高考,陈琳以680.5分的优异成绩敲开了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的大门。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农工党四川省委会专职副主委、省政协副秘书长何苹在报告会上说,封面阳光助学行动不仅是帮助孩子们扬帆远航、圆梦未来,还是对中华民族乐善好施、扶危济困传统美德的大力弘扬。在今年的助学活动中,省直经济支部、综合支部充分发挥界别优势,为阳光学子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高校教师寄语“切莫有躺平等思想”

  报告会上,电子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党委副书记杨茂为阳光学子们提前上了一堂大学生涯规划课。杨茂认为同学们应构建正确的价值观,成为内在驱动力,其次,把道德修为与人格完善作为追求的核心。“切莫有躺平、摆烂、佛系等思想。”
  不同于高中学习,大学是一个全新、开放的环境,杨茂结合多年学生工作经验和长期对学生的观察,建议同学们做好三个转变:即从家庭人向社会人的转变、从单一人向复合人的转变、从个体人向集体人的转变。改变是为了更好地迎合社会对人才的需求,杨茂以大型公司招聘为例,表示人的能力是由“心态”“沟通”与“知识”组成的一种混合力量,三个元素之间是相乘的关系。
  “比高中学习更累的是上大学。”杨茂强调,大学自主时间多了,知识体系更复杂,学习难度加大,同学们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跳出舒适圈,改变学习模式,找到适合自己的高效学习方法和能力。“用归零的心态对待大学学习,接受当下,做更好的自己。”

阳光使者心愿“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

  报告会上,“阳光使者”张萃勇分享了他坚持二十七年助学的故事。张萃勇是射洪市的一名乡村教师,从1996年起,他开始帮助自己身边的乡村孩子,不仅出钱,还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乡村孩子联系爱心企业。2007年,他开始成为封面阳光助学活动的“阳光使者”,连续17年护送射洪市的阳光学子到成都领助学金。
  退休后的张萃勇疾病缠身,先后患上了脑梗、“窦心型心脏病”,已不能过度操劳。在家人和朋友的劝说下,他决定暂时放下助学的事业。可是7月的一天,一个学生的求助电话打来,张萃勇动摇了,放不下这些孩子的他再次联系到封面阳光助学组委会。从这天起,他又瞒着家人“重操旧业”,带着病躯、冒着酷暑奔波在阳光助学的路上。
  “我是名扎根乡村凹凸不平的土台子40年的退休教师,我只想尽自己最大努力,让每一笔善款帮助到真正需要帮助的孩子。”张萃勇说。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刘皓洋何方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