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9 四川-
A9四川
  • ·渝昆高铁川渝段主体基本完工
  • ·成都武侯社区治理以“智”赋“治”
  • ·成都双流国际机场9月启动提质改造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搭建智能服务场景、建立主题数据库、做实网格“社群通”

成都武侯社区治理以“智”赋“治”

吉福社区工作人员向居民介绍微治理项目。吉福社区供图

  2021年9月底,中央网信办秘书局、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教育部办公厅等8个部门共同评选了一批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四川省7个点位入选。其中,成都市武侯区获评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特色基地(社区治理)。
  8月17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来到成都市武侯区吉福社区和永兴社区一探社区治理的妙方,武侯区社治委机关党委书记卿科向记者表示:“我们通过一系列智能化的手段,赋能社区治理,大幅提升了与社区居民沟通效率。”

搭建多个社区智能服务场景 及时监测和排除不安全因素

  “我们在社区设置了多种智能服务场景,方便及时检测到相关安全隐患。”吉福社区党委书记李含荣表示,整个吉福社区总人口2.3万,其中老人就有7300余人,所以社区格外关注老人出行安全问题。
  他介绍,在社区多个小区的地面安装了防摔倒感应装置,如果老人或小孩摔倒,通过摄像头AI自动识别后,将异常信息联动至物业、居民骨干、微网格长,便能及时对相应情况进行处理。
  “我们还在消防通道安装了智能报警器,只要车停在小区的公共通道上,侵占了消防通道,装置会报警,我们便会让车主把车移开。”李含荣表示,这样做是为了避免发生救护车、消防车等车辆进如小区被阻塞,从而耽误应急情况处理。
  此外,社区还在多个小区的电梯里还安装了智能感应器。“只要电动车进入电梯就不能关门,通过这种方式来减少安全隐患。”李含荣介绍,有小区存在住户将电动车推回家充电的情况,这种做法风险很大,一旦发生自燃或爆炸,影响的是整个小区居民的安全。
  “所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智能服务场景,我们能更加及时了解到小区内存在的不安全因素,便于及时处理。”他认为,搭建智能化场景赋能社区治理,大大提升了社区居民的安全感和幸福感。

建立社区主题数据库 提升基层精准服务能力

  “这是我们的‘小武生活’小程序,用户可以在里面查看所在小区相应的公示信息,或者直接对话微网格长。”李含荣打开该小程序找到自己所在小区,里面可以清楚地看到每户需要关心关爱人员的情况。
  记者注意到,有的标注了“有一名73岁的老人”“家里有残疾人”等特殊情况。“微网格长或网格员看到这些信息便会对这些情况进行重点关注,甚至有老人家里电器几天没使用了,微网格长都会及时去查看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
  李含荣介绍,微网格长会定期走访、推动主题数据库持续更新。2023年来,全区主动更新数据16.38万条,并将该数据作为智慧武侯数据底座移交区城运中心,联动区委政法委、区民政局等建立健全数据常态更新机制,持续做实技术底座。
  值得一提的是,在“小武生活”小程序上还设有“心愿墙”,微网格长可在上面发表自己的建议和需求。“居民可在相关需求下面进行投票,如果该心愿投票率超过80%,我们便会立即对相关诉求进行解决,这也打通了社区和居民之间的沟通渠道。”李含荣介绍,这样就可以及时解决“楼道灯具、扶手损坏”“小区环境美化”等居民身边小事。
  此外,居民还可以通过“随手拍”这一功能对见到的问题进行反映,如果反映较多,相关诉求会及时同步到武侯区相关职能部门,该部门须在规定时间内进行关注和处理。“我们区里的数据是联通了的,这样就不用通过社区再去与职能部门沟通,减少相应的流程和反映时间。”李含荣说。

网格“社群通”做实末端响应 快速掌握并解决居民实际需求

  “我们通过网格‘社群通’,做实了末端响应机制,对居民实际需求进行把握。”永兴社区党委书记徐永强介绍,目前社区按照全市安排,构建了“微网实格”治理体系,以楼栋为单位设立“微网格长”,划小责任单元、推动精细治理。依托全市“微网实格”社会治理平台,打造网格“社群通”,通过微网格长微信群收集居民问题诉求,联动资源精准服务响应居民,推动居民“有事找微网格长,有话楼栋群里讲”。
  他表示,通过升级现有微网格长微信群服务管理功能,形成“区—街—社区”三级管理体系,建立微网格长微信群主题数据库,实现对微网格长微信群统一管理、数据自动沉淀、问题智能分析等功能。
  徐永强还特别提到,武侯区创新推广信托制物业,配套开发上线了信托物业信息平台。“通过信托物业平台,居民可以随时查看小区收支,还能对相应的公共问题进行议事投票,促进小区治理公开透明,强化邻里互动。”
  社区治理智能化是国家智能社会治理的实践探索,通过一系列社区治理措施,武侯区完善了社区与居民的沟通机制,促进了科学高效的社区治理。下一步,武侯区社治委将继续按照“科学投入,务实管用”的原则,推进特色基地建设,激发居民自治活力,增强邻里黏性。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赵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