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汤飞
很奇怪,最近我的孙子小玉米迷上了吃冰糖。按理说,现在娃儿的零食太多喽,再挑嘴的咪崽子都能找到中意的那一款。至于冰糖嘛,应该是属于我们这辈人的“奢侈品”,吃上一颗,嘴壳可以甜一整天,人能高兴一整天。
我小时候,姑婆们来看望祖祖(曾祖母),经常送一包白糖、一包冰糖,它们多半都进了我的肚子。那滋味一直甜到今天。由于当时冰糖很金贵,每次祖祖只给我一丁点。如果是白糖,我就用舌头慢慢地舔;假如是一颗冰糖,那就慢慢地抿,生怕被大人说成吃人参果的猪八戒。
现在我的孙子小玉米呢,各家从冰箱里拿出袋子,打开后抓了一大把冰糖。一下子噻进嘴里好几颗,腮帮子鼓鼓的,嚼得咔咔地响。我就笑话他:“你看你吃得猴儿腮包的,急啥子,又莫得哪个跟你抢。”他咯咯地笑,冰糖差点从嘴巴里掉出来了。
猴儿腮包是细嚼慢咽的反义词,其实它最形象的解释要请另一种动物出场——松鼠。松鼠搬运松果、花生时,喜欢把食物塞进嘴巴里,脸盘子立马“肿”了一大圈。也可称之为“鼠儿腮包”。
我们小时候吃东西猴儿腮包的,是为了多吃几口,因为零食太少,吃一次不容易。如今的小娃娃是咋想的?看来吃得猴儿腮包的,是有些人的天性和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