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7 特别报道-
A7特别报道
  • ·古蜀道上,我与389株古柏当“邻居”
  • ·牢记嘱托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好蜀道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古蜀道上,我与389株古柏当“邻居”

广元剑阁翠云廊景区专职护林员王世银讲述他和古柏的故事

王世银在巡护古柏树。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闫雯雯 刘彦谷 谢杰 刘彦君 见习记者 马晓玉 摄影报道

  7月25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在四川省广元市剑阁县翠云廊考察时指出,抓生态文明建设必须搭建好制度框架,抓好制度执行,同时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巩固发展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成果。
  那么,“三百里程十万树”的翠云廊又是如何充分调动当地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了翠云廊景区专职护林员王世银,听他讲述和389个“邻居”——古柏的故事。

389株古柏都“挂”有他的名字

  站在剑阁翠云廊大柏树湾C002号古柏群往前看,远处剑门关72峰重峦叠嶂,此起彼伏,景色如画;将目光看向近处的坡下,川北民居的白墙灰瓦映入眼帘。
  王世银就住在这里,剑门关镇天桥村一组。他家的旁边也有一棵大柏树,与古柏群遥遥相望。作为生态护林员,每天早上,他都会骑上摩托车,巡护一遍自己的“邻居”。蜀道翠云廊剑阁段现存古树7803株,其中古柏7778株。在389株古柏的身份二维码上,都有王世银的名字。
  “你看这棵树,编号是51082301160。510823代表广元剑阁,我们的身份证编号前几位也是510823。这让我感觉,这些树和我们是一个地方的。”王世银说。
  此时,微风穿过林间,古柏上的树枝微微摇曳,似乎也在回应王世银。它们历经百年沧桑,在当地落了户,有了身份证,俨然就是村里的一员。

当巡护成为一种习惯

  “走,我带你们去看看古柏。”见到王世银时,他正站在柏油路边。在他身后,只要下几步台阶,就有一条不到一米宽的小路,蜿蜒曲折。道路两边全是高达几十米的柏木,至少要两个人合围才能抱住。
  这就是王世银口中的古柏。2022年省政府印发的《蜀道翠云廊古柏保护专题报告》显示,蜀道翠云廊沿途共有柏木20391株,其中剑阁境内有7778株,绵延150余公里。
  “日常看护、隐患排查、病虫防治、生长观察……都是我要做的事。”王世银介绍,从翠云廊景区到天生桥,他的389个“邻居”绵延了3公里。
  近年来,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加强,对蜀道古柏的保护水平也有了进一步提高。去年,剑阁县在“林长制”管护体系的基础上,创新建立了县、乡镇、村(社区)、网格员四级“树长制”保护责任工作体系。
  “按照你们的说法,我现在叫‘树长’。”王世银说,他的“树长”身份始于2015年。随后,他从包里拿出一个白色小挂牌,上面写着“天然林保护工程护林员”。这个小挂牌是20世纪90年代王世银作为村里生产队的组长,参与巡护时获得的。“那个时候是义务巡护,叫天然林保护工程护林员;现在已改名为生态护林员,一年一聘,每个月还要发500块的补贴。”他说。
  王世银看着面前的古柏,望了望高高的树冠,微笑着说:“说是巡护,其实都变成了一个习惯,就像洗澡一样,不巡护就不舒服。”

“它们都是有感情的”

  再次回忆起和古柏的结缘,王世银直言,“可不是2015年才开始的”。
  从小就生长在剑阁剑门关镇天桥村,翠云廊的古柏林一直是王世银的“游乐场”,“我小时候就在这儿耍,在树荫下放牛。”
  放牛娃长大后,恰好家里的土地就位于柏树道路旁,做农活热了,王世银就会到古柏树下乘凉,感受千年古树带来的丝丝凉意,“舒服得很。”
  “当树长肯定不是为了那点钱,于公于私都会来(巡护)。”王世银说,巡护工作最好的时间是早上,特别是夏天,有经验的护林员会通过观察树叶上还来不及消散的露水,以此来判断柏树是否缺水。因此,他每天早上6点左右就要出门,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就巡视一遍,但遇到刮风下雨等恶劣天气,有时就需要巡查两三遍,“就怕刮风把树枝吹断,更怕打雷引发火灾。”
  在巡护过程中,王世银也遇到过危险。有一天,他发现草丛中盘了一条蛇,在相互僵持了一会儿后,蛇溜走了。他说,树木和人,动物和人,都是有感情的,“(蛇)也不是真想咬你,你打扰它,它就反击,你爱护它们,它们也晓得。”

“邻居”诊病的方法论

  虽然蜀道翠云廊古柏生命力顽强,但也怕风、火、虫、雷击和地面硬化。蜀柏毒蛾、云南松毛虫、白蚁等病虫害的侵袭,对古柏的危害更是极大。
  在巡护过程中,最让王世银担心的是看见古柏“邻居”生病。为了能及时发现病虫害,他也总结出了一套方法。
  “很多松柏太高了,几十米,根本看不到顶,所以要用望远镜。”王世银说,很多时候,望远镜也看不到叶片上的白毛虫,因此只能观察邻近小树上是否出现虫害,于是身上随时都会带着一张白纸。
  “把白纸铺在地上,拉一根树枝抖一抖,如果有红蜘蛛、白毛虫等虫子,就会掉在白纸上。我发现后就会及时向县里反映。”王世银一边展示着手机里有84人的古柏防护工作群,一边自豪地说:“这几年已是无人机打药了,效果很好。”
  看着千年柏树林,王世银说:“能守好久就守好久,即使不当护林员了,也要看好它们,都是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贝。”今年已62岁的王世银,前两天因为暑热有些生病。
  “去(汉阳)镇上看的病,没啥大毛病,休息下就对了。”去汉阳镇前,王世银还到柏树林里走了一圈,从51082300893到51082301282号,389个老“邻居”,一棵也没落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