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5 博物志-
A15博物志
  • ·小臣艅铜犀尊诉说怎样的古老历史?
  • ·圆明园四兽首在香港展出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现存唯一犀牛造型商代青铜器

小臣艅铜犀尊诉说怎样的古老历史?

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许杰

“汉字中国”特展现场。

小臣艅铜犀尊

石犀(战国)成都博物馆藏

  漫步成都博物馆一楼的临展厅,会与无数稀世珍宝擦肩而过,驻足文物展柜前,似乎能听到它们穿越时空的尘埃,将岁月的故事低吟浅唱,组成关于汉字发展的历史长歌。2023年的夏日,为了追本溯源的一“字”之约,众多国宝级文物跨越山河来到成都博物馆,成就“汉字中国——方正之间的中华文明”特展盛会。
  当人们走进以青绿色为基调的展览第一单元,就能邂逅中国在商周时期所拥有的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倘若将目光移到文物后的展板上,人们还能看到更为广阔和深厚的汉字发展脉络,也能从展览中领略更多文物的风采。展览上引用的小臣艅犀牛形青铜尊的信息,凭借独特的造型、憨厚的外表,吸引着观众的目光。
  这件现藏于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文物,为何说它举世无双?其背后又记载了怎样重要的历史故事?7月15日,“汉字中国”特展系列讲座持续开展,在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美国人文与科学院院士许杰的解读中,观众得以一窥这件文物的器形特征、铭文内容。值得一提的是,封面新闻对当天的讲座进行了全程直播。据数据统计,该直播在封面直播客户端、封面新闻微博、封面新闻视频微博、新浪看点号、手机百度等平台进行了播出,全网点击量超过104万。

邂逅小臣艅铜犀尊 器物铭文“意义巨大”

  说到与犀牛相关的文物,不得不提到来自成都博物馆的“镇馆之宝”——石犀。蜀人在两千多年前制造的这头“庞然巨兽”,成为成都博物馆体积最大、重量最重的文物。所以,许杰的讲座也从成都博物馆的石犀讲起,并跨越空间的隔阂,将观众的视野带往了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凝望藏于馆中的商代小臣艅犀牛形青铜尊。
  犀角翘起,双耳竖立,身体丰腴,四足粗壮……细看这件小臣艅铜犀尊,很难不喜欢上其憨态可掬的外表。许杰讲道,这件犀牛尊的双耳是竖起的,说明其看似形象可爱,但处于警觉的状态。“文物背后有短小粗肥的尾巴,非常可爱。”
  更重要的是,这件小臣艅铜犀尊在国际上享有极高知名度,国际上许多有关青铜器的学术书刊都把其视作中国青铜器的象征,刊登在书的封面上。同时,这件文物也是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以犀牛为造型的古代作品,其实非常少见。尤其在青铜器方面,犀牛的形象就更加稀少。”许杰举例,中国国家博物馆藏有一件西汉错金银云纹铜犀尊,外形精美、体量硕大。而小臣艅铜犀尊虽在外形上不如其高大,但却是现存唯一以犀牛为造型的商代青铜器。“这件犀牛尊其实不是太大,但它的意义巨大。”
  在讲座中,许杰说到了中国卓越的青铜器铸造法——泥范铸造,这种青铜器铸造法是在制作青铜器时,先用泥土或黏土制作出铸型(即“范”),再将这个铸型放入砂坑中,倒入熔化的青铜液体进行浇注成型的一种方法。此外,古人还发明了铸补技术,来弥补铸造时产生的缺陷。而这件小臣艅铜犀尊,在犀牛的左后腿上就能看到铸补的痕迹。
  不光是铸造技术,小臣艅铜犀尊还有更重要的历史价值,因为犀尊内,有铭文4行27字:“丁巳,王省夔京,王锡小臣夔贝,隹王来征人方。隹王十祀又五,日。”古代铭文是非常重要的历史记载,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可与同时期的甲骨文等相印证。许杰表示,这件器物上的铭文,放眼商代的青铜器,已经是极长的了。
  那么,这27个铭文又述说了一段怎样的历史呢?许杰表示,铭文的意思是,小臣随从商王参加征伐人方的战争,在征伐后返程途中,停留在夔地,赏赐小臣艅海贝,小臣受赏而作器。而小臣艅,就是这件器物的主人。“小臣是他的官位,艅是他的名字。经专家研究,认为小臣这个官阶所有者,往往是商的领域领主,进入宫廷服务于商王。他的官阶可能不是最高,但它直通中枢的地位非常重要。”

打卡“汉字中国”特展“它的文明表述超越汉字本身”

  在将小臣艅铜犀尊的故事娓娓道来之余,作为资深的“文博人”,此次来到成都博物馆,自然要打卡如火如荼的“汉字中国”特展了。讲座结束后,许杰在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采访时表示,自己走进展厅收获颇多,此前虽已在新闻上了解了关于展览的信息,但身处其中还是超出了意料。
  “这个展览当然是以汉字为主体的,但我后来发现,其实是以汉字为起点,展陈了中国文明的渊源。”在许杰看来,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汉字不光有文字意义,也是一种文明载体。“通过汉字,进一步扩大到对中国整个文明延续的了解和欣赏,这一点是这个展览非常浓重的特色。从汉字看文明,汉字可以把中国整个文明的发展串通起来,但是它的文明表述又超越了汉字本身。”
  许杰说,汉字作为世界上唯一沿用至今的古老文字系统,其字形与结构、书写的介质与载体虽屡有变迁,却能跨越千年延续至今,在历史的长河中依旧璀璨。“世界上有许多伟大的文字传统,像楔形文字和埃及的象形文字,这些古代文明的卓越表述后来都消失了。只有中国的文字系统,到今天还在日常生活和各种场合中使用,这是中华民族的血脉所在。”
  从踏足文博领域到现在,许杰已拥有四十年的国际博物馆从业经验。自2008年起,许杰出任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馆长,他是第一位在美国大型艺术博物馆担任馆长的华人,也是博物馆界第一位入选美国艺术与科学院的亚裔馆长。多年来,许杰所在的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致力于增进全球民众对亚洲艺术、文化的了解与欣赏,他本人也多次往返于中西方,体会到了当下中国的文博热潮。
  “这几十年以来,中国的文博事业迅猛发展,新建了许多博物馆,给观众提供了前所未有的领略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的机会。”许杰说,随着观众的层次不断提升,专业工作者的研究也在不断深化,将来中国的文博事业应该是不断丰富细化和深化的过程。“怎么使艺术与今天的生活更有机地贯通起来,以及怎么使中国的文化在全球的语境下,更多地得到对比、认知、欣赏,这些都是不断深化的过程。”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李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