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4 要闻-
A4要闻
  • ·“锻钢者”叶晓瑜家庭:敬业诚信做人,勇攀科研高峰
  • ·内江隆昌云顶郭氏家规:祖训祖戒教导后人“诗礼继世 耕读传家”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锻钢者”叶晓瑜家庭:敬业诚信做人,勇攀科研高峰

叶晓瑜在实验室。

  走进鞍钢集团钒钛(钢铁)研究院(攀钢集团研究院有限公司)大院,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办公大楼上标红的“崇德创新 勇攀高峰”8个大字。在这里工作了15年的叶晓瑜,选择将这8个字加上“敬业诚信 勤奋简朴”,作为自己家的家规家训。
  由省纪委监委机关、省委宣传部主办的第二届“天府好家规”征集活动启动以来,收到了各地家风家规故事。7月7日,记者走进叶晓瑜的家,去探寻这位年轻女科学家攀登科研高峰和家庭教育背后的故事。

“锻钢者”叶晓瑜
用12年成为正高级工程师

  一张办公桌,两台电脑,旁边的柜子里除了科研方面的书籍,还有两套衣服:一套是实验室穿的“白大褂”,一套是入工厂穿的“劳保服”。“加上我身上的工装,这三套衣服差不多就代表了我工作的全部。”如今已是科研管理部总监的叶晓瑜,从2008年研究生毕业开始,已在钒钛(钢铁)研究院工作了15年。
  一张娃娃脸,说话温柔,脸上时常挂着微笑,还一个劲表示自己不太会说话,但就是这个“不太会说话”的人,只用了12年就达到了工程师序列中的最高级别——正高级工程师,和团队一起锻造出了强度最高的钒、钛微合金化汽车结构用钢。
  “我刚刚参加工作时,汽车用钢强度只有500MPa(兆帕,压强单位),现在的钒钛合金钢已经提升到1000MPa。”叶晓瑜说,这项研究在当时是一个全新的领域,路上布满了荆棘,“但钒、钛资源是我们的特色优势,开发利用好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
  如何勇攀高峰?“只有一步一个脚印。”为了提高钢的强度和韧性,叶晓瑜带着她的团队,花费10多年的时间,终于做出了1000MPa的产品。
  2017年,叶晓瑜跻身攀枝花市“第八批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员”,2020年成为正高级工程师,并以项目负责人的身份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因为在科研中敢于和专家争论而获得“吵架王”称号的她,成为名副其实的“锻钢者”。

“母亲”叶晓瑜
也纠结“卷不卷”孩子

  从研究院办公楼出来,经后门出去不到50米,就是叶晓瑜家所在的小区。
  这是一个老旧小区,原本白色的墙已经泛灰,楼前清风细语、草木含香。从楼道大门进去,再下一层楼,就到了叶晓瑜的家。
  “叔叔好!”门刚打开,两个可爱的小女孩就热情地打招呼,她们背后的中年男人微笑着请记者进门,从里面房间出来一位头发花白的老人。叶晓瑜一一介绍,两个小女孩是她的双胞胎女儿,男子是她的丈夫李洪亮,老人是她的父亲叶家伦。
  客厅里摆放着一个老式的皮质沙发,旁边一块白板上写着孩子的课程表和“任务表”。因为放假,写着家庭作业、复习、预习、阅读等事项的“任务表”还空着,两个小女孩的动画片还没看完。
  “平时孩子完成一个,我们就会打一个勾。”叶晓瑜说,现在放假就没管那么严了。
  因为工作的关系,叶晓瑜能管孩子的时间并不多,李洪亮承担起了绝大部分辅导孩子作业的重任,父亲叶家伦则是孩子们的“厨师”。
  “我本身是不想‘卷’孩子的,但每次去参加家长会的时候,又忍不住想管严一点。”在叶晓瑜看来,焦虑的不是孩子,而是父母,“会纠结‘卷不卷’的问题,但我认为教育孩子,敬业诚信、勤奋简朴更重要。”

是女儿也是母亲:
以身作则是最好的老师

  叶晓瑜是一名“攀三代”。她的外公外婆在支援三线建设时来到攀枝花,成为了大河中学的老师;1983年,叶晓瑜因父亲工作调动来到攀枝花。“我的母亲进入企业之前也是教师,没想到我又嫁给了一名教师。”说起家人,叶晓瑜坦言,“长辈们没有多少口头上的表达,而是以身作则,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自己。”
  今年73岁的叶家伦是一名老修理工,修了大半辈子的汽车。“我父母那一辈人都是勤勤恳恳工作,生活上简简单单,不争不要。”这也让叶晓瑜形成了不追求物质享受的性子,一件衣服、一双鞋能穿十来年,一部手机用六七年,唯一的“奢侈”是加班钻研的时候犒劳自己的一杯奶茶。
  如今是女儿也是母亲的叶晓瑜,也在试着用父辈的经验教育自己的孩子,尽管时代发生了变化,但以身作则依然是最好的老师,“希望孩子们将来也能做到敬业诚信、勤奋简朴、崇德创新,去勇攀属于她们自己的人生高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周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