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 要闻-
A1要闻
  •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 ·本报今日推出“一滴水见太阳”特别报道
  • ·名师解析2023年四川高考作文题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展现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在蜀乡大地落实情况

本报今日推出“一滴水见太阳”特别报道

“一滴水见太阳”版面图。

  “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一个三苏祠可以看出我们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2022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视察眉山三苏祠时感慨地表示。
  谆谆教诲,言犹在耳。一年来,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为抓手,四川广大干部群众拼搏实干、埋头苦干,以奋斗奋进姿态拼出了事业发展新局面。
  芒种刚过,正值水稻拔节生长之时,“天府之国”成都平原的沃野上,一群“慧”种田、“享”种田的新农人正在挥洒汗水。一滴水可以见太阳,从他们守护一粒米的成长故事可以看到,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的宏大图景,正在徐徐展开。
  远山滴翠,江水滔滔。2022年,宜宾域内长江干流Ⅱ类水质达362天,生态治理带来了鸢飞鱼跃、鲟回长江,演绎出一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景。一滴水可以见太阳,在江河浪花朵朵的吟唱中,“强化上游担当”“守护好这一江清水”的殷殷嘱托,已然谱写出新的篇章。
  眉山三苏祠内,百年银杏与千年黄葛,透出历史和文化的厚重。近千年来,苏东坡的形象不断被描写与刻画,成为永不过气的全民偶像,也引领着蜀地儿女不断提升文化自信,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
  为展现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视察重要指示精神在蜀乡大地落实情况,讲好四川故事,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推出“一滴水见太阳”特别报道,以见微知著的视角,全方位呈现推动新时代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生动实践。

生态文明
从“育儿房”到放流长江
10万尾“长江鲟宝宝”的归江路
文化自信
阿来“文化壮游”这一年
循先贤精神之光接续蜀地文脉
就业创业
刘江和宜宾学院的同学们
以青春奋斗之姿创造无限可能
基层医疗
一对村医夫妇的选择
坚守乡村30年 守护乡邻健康
P04-P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