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5 悦读-
A15悦读
  • ·《出发!爱牙五侠》用故事传播“爱牙”知识
  • ·散文集《皮囊》是怎么做到的?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畅销超400万册还被改编成话剧

散文集《皮囊》是怎么做到的?

《皮囊》和《命运》

作家蔡崇达

  在当下,一本虚构小说能畅销超百万册且被改编成影视作品,已经是很不错的成绩。但一本散文集能畅销几百万册且被改编成话剧正在上演,就显得非常稀罕了。
  日前,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从果麦文化获悉,《皮囊》自2014年出版至今,已畅销 400多万册。该散文集还被译成英、俄、韩、葡等多语种,在全球多个国家及地区出版。而且,《皮囊》IP衍生开发正逐渐破圈。同名话剧已于2022年7月在北京首演,目前正在进行全国16个城市巡演,截至目前,已经走过北京、佛山、珠海、上海、泰州、苏州等城市,反响甚好。

畅销400万册“这是一本成长之书”

  《皮囊》虽然是一部散文集,但却有着小说阅读质感。作者在这部书中写了14则短篇故事,他总是以一种旁观者的身份对身边的亲人、朋友进行深刻地描写,云淡风轻与残酷沉重兼具。书中主要探讨了三个问题:亲人的生老病死、理想与现实的差距、故乡与远方的选择。这本书出版之时,得到了韩寒、刘德华等人的推荐。著名文学评论家李敬泽还为该书作序。
  《皮囊》为何如此畅销?读者为何如此买账?近期,该书作者蔡崇达受邀到江苏苏州诚品书店、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等地,与读者分享该书背后的种种话题。对于这本书为何如此被读者接受,蔡崇达提到可能是因为写出了大家的心声,“它表达出我们内心难以自我表达、甚至难以自我理解的部分。我们会送书给别人,其实是送给他们能走进自身内心的通道。在我看来,《皮囊》这本书就是一本经历这些命题的成长之书,是一个内心成长过程。”
  蔡崇达还说,自己写书是为了“回家”,他认为读者读他的书也是为了“回家”。大家正在重新构造家乡,寻找自己的内心秩序。他说,我们这代人的职责就是“发明”新的家乡,而这个家乡不是构造在地上、建筑上,而是在内心秩序上、文学上、艺术上、某种认定上、自我的某种认同上。
  《皮囊》之后,蔡崇达于2022年9月推出长篇小说《命运》,并在中国现代文学馆举办了新书首发暨研讨会。李敬泽、阎晶明、贺绍俊、潘凯雄、陈福民等20余位资深文学评论家出席了研讨会。李敬泽在点评《命运》时透露,他在为《皮囊》写序的时候,完全没想到这本书可以如此畅销,甚至像《平凡的世界》那样成了很多人的人生之书和信念之书。

话剧开启巡演原著其实很难改编

  2023年4月25日至27日,话剧《皮囊》成为上海静安现代戏剧谷受邀剧目,也由此开启了2023年全国巡演之旅。看完上海首演后,蔡崇达首度对谈《皮囊》剧组。他受访时坦承,《皮囊》真的很难改编。当时知道《皮囊》要被改编并搬上舞台时,他还替话剧制作方倒吸了一口凉气。
  在蔡崇达看来,演员一定要跟书中人物的灵魂有所共鸣和契合,甚至把自我某部分投射进去才能演好。导演、编剧也同样如此。蔡崇达也给出了改编建议:把自己被触动的那部分表达出来,把自己内心的感受掏出来再放进去。
  执行导演赵婕宇提到,话剧《皮囊》创作之初,导演王婷婷曾带领剧组创作团队到蔡崇达的家乡采风,拜访了他的母亲和姐姐,畅聊七八个小时,还去了“母亲的房子图书馆”。之后,导演团队和编剧开会确定了话剧现在的结构。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 果麦文化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