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6 要闻-
A6要闻
  • ·逐梦未来,书写奋进新篇章
  • ·她带着“大熊猫幼崽”走上“代表通道”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她带着“大熊猫幼崽”走上“代表通道”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侯蓉:近30年圈养大熊猫数量增长12倍

  3月5日,全国人大代表侯蓉在首场“代表通道”接受媒体采访。新华社发

  全身接近透明的粉红色,带着细小的绒毛,眼睛眯成一条小缝,总重量不到100克——这个大熊猫幼崽仿真模型,很难让人将它与大熊猫圆滚滚、憨态可掬的形象联系起来。
  3月5日上午,在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首场“代表通道”上,全国人大代表、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副主任侯蓉带来的一个大熊猫幼崽仿真模型,“刷新”了大家对大熊猫形象的认知。而在过去30年从事大熊猫保护和研究工作的过程中,侯蓉和同事们也在不断“刷新”着熊猫基地圈养大熊猫的数量:从1994年的18只,到如今的237只,近12倍增长量的背后,是一代代“熊猫人”的“理想照进现实”。

从18只到237只 30年研究突破大熊猫人工繁育瓶颈

  今年2月23日,旅日28年的大熊猫永明结束了在海外的漂泊,与双胞胎女儿樱浜、桃浜一起回到了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樱浜、桃浜将在故乡“相亲生子”,开启属于它们的“猫生”新阶段。
  每年3月至5月是大熊猫的发情期,也是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研究人员最忙碌的时候。“大熊猫属于单次季节性发情动物,一年只有一次繁殖机会,同时它的择偶性非常强。”基地相关人员介绍,研究人员一方面要帮助大熊猫顺利怀上宝宝,另一方面还要针对大熊猫繁育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开展相关科学研究。不久前,侯蓉团队通过近2年的努力,就研发出了新型精液冷冻技术,发掘出更适合大熊猫精液冷冻保存的稀释液。这一技术的投用,使大熊猫冻精质量提升了约10%。
  截至2022年底,侯蓉和同事们用近30年的时间,把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圈养大熊猫的数量从1994年的18只,提升到了237只,增长了12倍。

从2008年到2023年 31件建议、10件议案发挥积极作用

  1995年秋天,大熊猫“娇子”走进了侯蓉的生活,也让她深刻体会到大熊猫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当时‘娇子’出生后就需要人工哺育,体重只有70至80克,眼睛没有睁开,看不见也听不见,甚至不能自己排便,需要人工帮助。”侯蓉说,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脆弱生命,躺在她的手心上,却发出惊人的叫声,仿佛是对生存下去的强烈渴望。
  “早年参与大熊猫幼崽育幼经历,让我深刻地感受到了身上沉甸甸的责任,我在从事大熊猫保护研究工作的过程中,也理解到野生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管理和疾病预防控制多么重要。”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侯蓉曾3次提交了关于修订《野生动物保护法》的议案,1次提交了关于修订《动物防疫法》的议案。在这些议案中,侯蓉提出了要加强野生动物遗传资源的保护与管理,建立野生动物疫病的联防联控机制,加强流浪动物管理,建立野生动物疫病的检疫标准等内容。
  侯蓉领衔提交的31件建议、10件议案中,有80%对相关领域法律法规的制定和修订发挥了积极作用。

从圈养到野外放归 着力推进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工作

  2021年10月,包括大熊猫国家公园在内的五大国家公园正式设立。从一个少有人知的概念到切实可行的方案,再到成为现实,“国家公园”走了十年。
  “在我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尤其是近10年来,可以明显地感受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巨大进步。我国的自然保护已经进入了新的阶段,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保护生态环境已成为全民共识,这也让我更加坚信,我们的目标一定会实现。”侯蓉说,近年来,随着中国将生物多样性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人们对大自然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也在不断提高。
  在大熊猫国家公园片区内,随着34座小水电站陆续关停,飞瀑奇观再现西岭雪山,珍稀野生动物频频来“敲门”,红外相机里每个季度都有大熊猫“出镜”。侯蓉表示,下一步,他们将着力推进大熊猫栖息地保护工作,为野生大熊猫创造更加“宜居”的环境。“今后我将继续履职尽责,让野生大熊猫在我们的土地上更加惬意地生活,健康地成长。”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于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