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3 宽窄巷-
A13宽窄巷
  • ·稻草人与棚谷把
  • ·川南的凼
  • ·捏到鼻子哄眼睛
  • ·喳翻
  • ·征稿启事
  • ·蚯蚓拱磨石
  • ·倒巴一坨
  • ·贴起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稻草人与棚谷把

  

□张文海

  早年农村种的是高秆水稻,草多谷少,秋收以后,田里会撒满一个个谷草把。棚谷把、堆草堆、片谷桩,就成了当务之急。
  谷子打完,田里的谷把像一个个稻草人立在田间,浑身湿漉漉的,必须晒干收走后,才不误小春栽种。而秋天又是多雨季节,要让草把快干并不容易。蛇有蛇路,鸟有鸟路,棚谷把便是农村人对付雨湿草把的好办法:谷把半干后,傍晚将五六个谷把团紧压实,为防撒手后散开,挽起几束稻草将其扎住,再取两个谷把下部散开如伞状,双重顶在谷把团头上,这时,那些稻草人变成一个个“避雨小亭”。晴天,拆开草亭,还原成稻草人,让太阳爆晒,傍晚又变“小亭子”,日出则拆,不厌其烦。
  棚谷把最恼火的是稻叶上长有毛刺,特别是酒米谷草,刺更厉害,无论摔谷把脱粒,还是棚谷把,干完后,大家的身上都会火辣辣的疼,有时皮肤上还会划出血口子。农村人不喜欢种酒谷,除了产量比饭谷低,不能当主食外,毛刺多也是原因之一。
  农村十一二岁的娃娃都会棚谷把。放学回家,太阳落山了,大家丢掉书包直奔田野,帮着大人棚谷把,那些稻草人几乎跟他们一样高,根本不听小娃娃使唤,七翘八拱,难以团拢,所以他们棚的谷把总是比大人的小点,不过没关系,能防雨就好。
  谷把担回家,要在院坝里堆成一个个大草堆。粮食要归仓,实际上稻草也要归仓,草堆就是它们的“仓”。有了草堆,家里养的牛一年的草料和农家一年的柴火就有保证了。堆草堆是技术活,垒到一定高度,渐渐收拢成伞形,所以草堆可称为草仓,天落雨时,雨水顺着伞顶流下,下面的草把不会淋湿。
  割完稻子后,田里会留下满田的谷桩。谷桩也是塞灶孔的柴火,片谷桩时,农村娃娃手握一把长柄镰刀,甩开膀子向谷桩砍去,刀快的,一刀可片掉两三个桩,刷刷刷刷,一会儿就倒下一大片。刀钝的,半天也片不了多少,收工下来,双手都会打满血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