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3 要闻-
A3要闻
  • ·第二届“科创会”在成都开幕
  • ·“中国造”新一代基因测序仪在饼干盒中诞生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再也不用担心被国外“卡脖子”

“中国造”新一代基因测序仪在饼干盒中诞生

  齐碳科技高级公共事务经理王雄之在科创会现场接受记者采访。

  国内首款自主研发的商用纳米孔基因测序仪QNome-3841。
  (成都齐碳科技有限公司供图)

  2月15日,在成都举行的四川第二届“科创会”上,齐碳科技的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系统荣登“四川发布十大高新技术推广项目”。“基因测序仪的研发犹如摘得皇冠上的明珠,齐碳科技通过自主研发突破了这个被海外长期‘卡脖子’的技术,关键核心技术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齐碳科技高级公共事务经理王雄之接受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采访时非常自信地说。
  据了解,齐碳科技作为国内第一家将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商业化的公司,已于2021年底推出中国首款自主研发的商用纳米孔基因测序仪QNome-3841,目前QNome测序平台已经服务了上百家机构用户,突破了国内基因测序设备长期以来严重依赖进口的困境。

仪器只有手掌大小
可用于疾控、食品安全等多场景

  据介绍,基因测序技术是生命科学和医学领域的“根技术”,支撑着医学基础研究、生殖健康医学、肿瘤诊治方法、遗传疾病检测、新型药物研发等医学领域各方面深入持续的发展,已经成为医学和生物制药产业等领域技术创新的源泉。放大来看,基因测序技术在全球范围内都是一项高门槛、高壁垒的生命科学技术。而基因测序仪的研发、制造则是基因测序行业中最上游、最核心的环节。王雄之说,基因测序仪之于精准医疗事业,就相当于光刻机之于半导体产业,是国之利器,“也可以理解成新生物时代的显微镜。”
  “纳米孔基因测序是最新一代商业化的基因测序技术,也称四代测序技术,主要特点为长读长、小巧便携、实时测序,能够很好地弥补目前主流的二代测序的一些弊端。首先,二代测序是光学技术,有精密的光学设备,体积非常大且不可移动,而齐碳的四代测序是电学原理,可以做到手掌大小,非常适合各类场景下的测序工作;其次,二代测序因其技术原理,整个测序工作完成后才能拿到数据,而四代测序则可以实时输出数据,能够满足快速检测的需求。”王雄之说,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将基因测序从“PC时代”推向“移动时代”。
  据了解,新一代基因测序仪的应用范围非常广泛,为公共卫生防疫、生物多样性保护、环境污染治理、动植物分子育种、刑侦安防、食品安全、DNA存储等领域的应用和前沿探索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和助力。

两位联合创始人是成都七中学子
高科技成果竟诞生于饼干盒

  目前,齐碳科技已累计获得6轮超13亿元融资。成功的背后是一段关于热爱和坚韧的故事。创立仅6年,齐碳科技已成为国内首家、全球第二家推出纳米孔基因测序仪产品并实现商业化的公司。270多人的团队,超过半数拥有硕博学历,且多为80后90后的年轻一代。齐碳科技由三位青年科学家联合创立,其中,谢丹和胡庚都是四川人,也是成都七中理科实验班的同学。
  王雄之介绍:“我国的基因测序设备严重依赖进口,约80%的市场份额被国外垄断。三位创始人怀着‘造出中国人自己的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的初心,创立齐碳。”
  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是走在全球生命科技前沿的顶尖技术,齐碳创业之初,此技术在国内闻者寥寥,对于齐碳的追梦之路有人看不懂,有人不相信,人才、场地、资金都十分有限。齐碳就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毅然踏入了“科研无人区”,在租来的光刻间里造出了第一版流体芯片,在饼干盒子里调试出了第一版信号放大电路。
  

全自主研发国产纳米孔测序仪
不再被外国技术“卡脖子”

  作为首款国产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王雄之解释:“纳米孔基因测序仪的研发涉及多交叉学科融合,包括蛋白生化、生物芯片、集成电路,以及人工智能、生物信息学等,核心技术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王雄之称,基因测序涉及生物安全,基因数据是重要且敏感的人类遗传资源,2021年4月,国家首部《生物安全法》实施,作为我国生物安全领域的“基本法”,再次强调并坚持了中方在人类遗传资源管理领域的主体地位。“从信息安全风险的角度看,自研的国产设备才能更好地保障国家的生物信息安全。”
  如今,纳米孔基因测序技术将基因测序行业从“PC时代”推向“移动时代”,也将基因测序的场景从专业化中心测序实验室,拓展至更灵活多样的室内室外应用环境中。这项颠覆式的创新科技,大大推动了生命科学的发展,“人人可及的基因测序服务”近在咫尺。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吴德玉 闫雯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