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2 蜀地宝藏-
A12 蜀地宝藏 下载PDF 下一版 上一版 |
A12蜀地宝藏
  • ·小雪·气寒而将雪 初冬红薯正飘香
  • ·小雪:冬令成万物藏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小雪·气寒而将雪 初冬红薯正飘香

成都街头烤红薯飘香。叶红摄

冬日暖阳映照银杏树,勾勒初冬美景。

小雪近,农事忙。新华社发

  “小雪晴沙不作泥,疏帘红日弄朝晖。”提到节气小雪,你脑海中会浮现出一幅怎样的画面?是将要下雪的清冷天气里围炉而坐,用红泥烧制成的小火炉正烧得通红,温好的热酒冒着热气;还是路边金黄的银杏飘飘洒洒,掉落在小摊贩们推着的烤红薯炉子上,大街小巷弥漫着香甜的气息……
  11月22日,在初冬的寒意中,小雪节气如期而至。据古籍《群芳谱》记载:“小雪气寒而将雪矣,地寒未甚而雪未大也。”其意为,“小雪”节气由于天气寒冷,降水的形式由雨改为雪,但此时由于“地寒未甚”,故雪量还不足,因此称为小雪。此时的成都,冷意渐浓,冬风渐凉,但离下雪的天气还相距甚远。
  “成都的冬天少有下雪,偶尔会出现在小寒、大寒节气前后。”民俗专家刘孝昌说,小雪时节的成都,被银杏妆点、被暖阳照耀,实在是美不胜收。同时,街头巷尾叫卖烤红薯的摊贩,将这座城市变得更加甜蜜。

香甜软糯的烤红薯冬日里的甜蜜滋味

  “滑滑焦家巷口泥,忍饥客散雨丝丝。红泥炉子通红火,番薯浓香透鼻时。”
  成都人有多爱烤红薯呢?四川大学的老教授周旭曾作“咏少城名小吃”10首,其中一首《焦家巷口烤红薯》,说的正是旧时老成都有名的小吃之一——烤红薯。这首诗生动又真实地描写了成都人对于这抹甜蜜滋味的喜爱。
  “成都人爱吃烤红薯,已经是多年不变的旧俗了。特别是小雪后,天气转冷,成都城郊东山的农民在此时挑运大量的红薯,到城里出售。于是小雪后,成都街头会出现卖烤红薯的小贩,沿街摆摊或推车流动叫卖,伴着摊贩们的喊声,不时随风飘来烤红薯的特有香甜味,真的太诱人了。”刘孝昌说,烤红薯最受老人和小孩的喜爱,特别是小孩子经过烤红薯摊时,总要向大人要点零钱,哪怕是买个最小的红薯,也会高兴得不得了。而在刘孝昌的记忆中,成都人不仅爱吃烤红薯,还十分讲究其色香味,“昔日在少城长顺下街焦东巷口,有家专卖烤红薯的摊摊,在成都特别有名,因为摊主姓马,就叫马红苕。”红苕,就是成都人口中的红薯。
  说起这家“马红苕”,刘孝昌记忆犹新,因为这家店只选用成都东山所产的上好红薯,皮薄红心、又圆又大。“红薯用清水清洗后,叠放在炉膛的四周,用火慢慢烘烤,还要拿捏好火候,让红薯里外受热均匀而不被烤焦。”一揭开炉盖,就随着热气冒出一股香甜的气息,刚烤好的红薯滚烫,色泽金黄,外酥内软。撕开表皮的时候,还附着了一层甜甜的焦糖,“特别在天气清冷的初冬,怀里揣着一个滚烫软糯的烤红薯,是多么幸福的事情啊。”

腌盐白菜晒莲花白寒冬里的美味来源

  俗语有云:“小雪腌菜,大雪腌肉。”指的就是在小雪节气,北方地区的人们有腌雪里蕻、渍酸菜的习俗。又说:“冬腊风腌,蓄以御冬。”随着气温的日渐降低,为了更好度过冬天,人们开始储备过冬的粮食,能够长时间存放的腌菜,自然是首选。
  其实不光是北方,随着小雪节气的到来,在西南一隅的成都,旧时家家户户也有做腌菜的习俗。刘孝昌说,小雪过后气温下降,天气逐渐变得干燥起来,白菜经过霜打后容易软化,且味道变甜,正是做腌菜的好时机,“这个时候,就要腌盐白菜、晒莲花白了。”
  刘孝昌描述说,小雪过后,大家就开始晾晒腌菜了,家中的妇女会选择一个大晴天,把买回家的大白菜、莲花白一片一片掰开。“有的人家把蔬菜挂在竹竿上晒,有的是把蔬菜平摊在簸箕、竹席上晾晒。大清早,各家都争着把晾有腌菜的簸箕、席子,摆放在既通风又能晒太阳的空坝里。这时的成都,低矮的树枝上挂着的、街头巷尾长长短短的竹竿上晾着的、晒坝空地里铺着的,都是满满的白菜和莲花白叶子,不时随风飘来蔬菜的清香。”而等大白菜和莲花白的叶子晾晒后,就迎来腌制的环节了。
  做好的腌菜,不仅可以用来做美味可口的家常菜,重要的是,可以从初冬一直吃到来年的夏日。在物资还不充盈的旧时成都,每户人家于小雪节气前后准备好腌白菜等食物,要想吃时,随时可以从坛子中抓一把来料理。“有些讲究的人家,在腌白菜时,在坛子里每铺一层白菜就要加点汉源花椒,腌菜装好后,再倒点白酒在坛内。”刘孝昌说。
  成都小雪时节恰逢晴好天气,和煦的冬日暖阳,映照在街头的金黄银杏树上,勾勒出一幅初冬美景,等待你的观赏。

封面新闻记者 李雨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