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3 要闻-
A3要闻
  • ·“2021成渝十大文旅新地标”六大榜单25日揭晓
  • ·大英工业如何实现有“盐”无“味”?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双赛道”高质量发展

大英工业如何实现有“盐”无“味”?

  11月22日一大早,位于遂宁市大英县经济开发区的绿色油气化工产业园建设工地机声隆隆,挖掘机、大型运输车辆来回穿梭,工人有序忙碌,建设场面热火朝天。
  这是全省首个绿色油气化工新材料示范基地,将打造千亿级世界水平绿色化工产业集群。
  在11月10日举行的2022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发展大会上,大英县获评前三批天府旅游名县提升建设年度考评表现突出单位。
  工业与旅游,看似矛盾的两大产业,为何能同时在大英“比翼双飞”?近日,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走进大英,探寻一个天府旅游名县的“工业强县”路径。

年轻有“盐”值
国家工业活态传承千年

  一口卓筒小井,千年史册流芳。1041年-1048年,卓筒井出现,这是人类最早发明的小口径钻井技术。大英县卓筒井镇因这项传统钻井工艺而得名。历经千年,卓筒井工艺流程自宋代流传至今,直到1995年才正式停业。当地的大顺灶,是卓筒井工艺仅存的一处还能生产的盐灶,对研究人类工业文明和盐业历史,有着重要价值。
  2014年5月,故宫博物院“掌门人”单霁翔在这口千年古盐井上,踩动咿呀作响的羊角车和筒车,实打实地做了一次古代盐工手艺人,他感慨道:“这是国家非遗生动的活态传承!”
  “因比美国顿钻技术早七个多世纪,卓筒井工艺又被人们称为‘世界石油钻井之父’。”卓筒井陈列馆讲解员潘敏说,卓筒井在大英县境内还保留有41口,分布在方圆6公里的范围内,“因为大英卓筒井保存完整,传承有序,所以受到国内外专家高度肯定。2006年,卓筒井井盐深钻汲制技艺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卓筒井还先后被评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工业遗迹。”
  如今,卓筒井更是一个文旅景点。盐工业又以另一种形式走进了大英人的生活:“中国死海”应运而生。
  大英县将四川传统的卓筒井文化、盐卤文化和古老而独特的井盐资源,通过现代科技手段,“无中生有”创造出了一种全新旅游方式:地下卤水汇集成“中国死海”,人在水中可以轻松漂浮不沉,大英又有了新的“盐”名片。

发展有底“气”
万亿储量助力四川万亿产业

  卓筒井15公里外,大英经开区正延续千年工业文明:这里有规上化工企业21家,年产值122亿元,化工集聚成链,营商环境也受到企业家们高度认可。
  大英经开区内,西南地区唯一一家地方炼油企业盛马化工于2018年底重组成功,2019年投产,为遂宁市发展高端聚烯烃、聚醚、聚碳等先进材料产业提供原料保障。
  “一方面,通过转型升级,我们产品更丰富了。另一方面,我们的生产也更加环保了。”该公司技术规划部部长徐前勇说,公司通过对不凝气中的二氧化碳和硫磺进行回收,预计每年可实现回收二氧化碳8万吨、硫磺2万吨。
  一个数据可佐证:2019年至2021年,大英县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96.7%、连续三年排名遂宁全市第一。大英工业实现了有盐无“味”。
  大英的美好发展底气不仅限于此。
  2020年5月,大英县发现一条富含天然气的新区带,初步估计潜在资源量超万亿立方米。以此为“气”机,2021年1月,大英县编制完成《四川绿色油气化工新材料示范基地产业发展规划》。目前,该基地已纳入四川省“十四五”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点项目清单。
  根据规划,项目建设投资将达到约1234亿元,将新增销售收入约1080亿元,新增利税约160亿元。石化产业板块将形成1000万吨/年炼化一体化规模,天然气化工板块在系列化、规模化、高端化方面将再上新台阶。
  四川绿色油气化工新材料示范基地的建设,将助力四川能源化工产业做大做强,从而推动能源化工成为四川继电子信息、食品饮料后又一个迈入万亿级的产业。
  

张昌明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刘虎 李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