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2 宽窄巷-
A12宽窄巷
  • ·北大中文系80后教师张一南:我愿意为想成为更美好的人写作
  • ·有兴趣把我所学讲给别人听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北大中文系80后教师张一南:我愿意为想成为更美好的人写作

张一南(浦睿文化供图)

《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六朝文学篇》

  近些年,不少学识渊博、见解独到的学者“出圈”:知识从象牙塔流通到社会中,惠及普通大众。2022年9月,《张一南北大国文课:六朝文学篇》出版,由北大中文系80后教师张一南将其在北大课堂上的“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文学”讲义结集成书。她还讲过大学国文、中国文学史、诗词格律与写作,为研究生开过“中古士族文学研究”课。由于讲课效果奇佳,讲义此前已被出版成两本书:《年轻人的国学课》(2020年)和《张一南北大国文课》(2021年)。据出版方透露,销量都很好,首次出版后很快就加印。这些讲义被陆续发表在张一南的微信公号上,也收获了非常不错的点击率。张一南讲课的片段也被广为传播,点赞甚多。

“士”就像《哈利·波特》里的“巫师”

  通读张一南这三本书,会发现她讲课内容有一个核心概念指向:“士”或者“士族”。这跟张一南的研究领域为“从曹操到李煜”的中古文学分不开。这个历史阶段,是士族文学发达的时期。为了让年轻人更好理解这个概念,她将“士”比喻为《哈利·波特》里的“巫师”,指出这是一群优秀、有趣的人。“士”的优越不是来自血统,甚至不是来自职业。“士”的优越是不可剥夺的,并不会由外部践踏而消失,也不能用财富购买,甚至仅仅努力也不行,它需要天赋。除了士的文化,中国当然也存在其他的文化,但士的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感兴趣的主要是士的文化。理解了士的思维方式,也就能理解中国文化的很多现象。”张一南说。
  带着对“士”概念的深刻理解,张一南辨析出陶渊明、曹植、谢灵运等人作品和人格中的“士族”性。张一南对曹植的文学成就评价尤其高,认为他的作品达到了士族文学的最高境界:一方面在诗里抒发情感很节制,另一方面在表达真情实感的时候文辞精美。张一南非常认同她老师的一个观点,一位伟大的文学家,他的人生往往包括两个阶段:前一个阶段,要在一个高水平的群体里成长,发展自己的创作技巧;后一个阶段,要远离这个群体,过一种精神上的孤寂生活。曹植很明显符合这两个条件。前半生,他是邺下诗人中的一员,属于一个顶尖的文学群体;后半生,邺下文人相继去世,曹丕与他也有隔阂,他获得了精神上的孤寂。这样才可以成就曹植这样一位伟大的诗人。
  曹植的七步诗,大家都很熟,也都倾向于将之理解为是曹植在影射他和曹丕的关系。很多人还相信这样一个传说:曹丕想找个借口除掉曹植,就把他找来,说:“你不是很有文采吗?你当场给我写首诗,在七步之内就要写好,否则我就杀了你。”曹植就一边走,一边念诗,果然在七步之内就写好了这首诗。这个传说最早见于《世说新语》,后来也被《三国演义》采纳,说法大同小异。张一南认为这个故事靠不住,很可能是一个以讹传讹的段子。从《洛神赋》中,张一南读出了曹植对哥哥曹丕是有真情的。

像看纸面上“一个人的脱口秀”

  翻看张一南的书,智慧流动,运思细腻,比喻精妙,例子恰当。在讲一个诗人或一篇诗文或文学片段的时候,她做到了触类旁通,既讲到点,也能以点带面。历史长河里的知识、亮点,像她抽屉里的小物件,信手拈来,为己所用,然后很自然地把古今、前后、案例、道理打通,让读者知其然,还能知其所以然。
  比如张一南讲屈原除了讲他的文学成就,还讲屈原行事的内在逻辑;她发现陶渊明不仅是田园诗人,还是一个众体兼善的全能选手,对陶渊明写诗表现出来的从容和自信也很欣赏,认为“陶渊明通过反贵族性展现出了他的贵族性”。从《木兰辞》,张一南讲“哀兵必胜”,讲“爱”的力量;从《孔雀东南飞》,讲原生家庭对人的影响,将之比喻为“现代版《双面胶》”。
  很多人在读《红楼梦》时看到,妙玉因为自己珍藏的茶杯被刘姥姥用过了就要扔掉,对贾宝玉、林黛玉等人的态度又截然不同,从而认为妙玉很势利,看不起乡下人。但张一南抽丝剥茧地分析出妙玉的举动恰恰表现了她并不势利、敢于反抗贾母。
  这种“颠覆性理解”,张一南强调自己不是为了颠覆而去制造一个伪知识,“我愿意就一个话题重点解析,往往是因为自己有了新发现,至少是发现某个问题存在普遍误读,需要匡正一下。如果没有新鲜想法,我可以不讲。我讲课的目的不是让不知道这些篇目的人知道这些篇目,而是把误读了这些篇目的人拉回来。”
  看张一南的书,像看纸面上她“一个人的脱口秀”。但她也不是为了爆梗而爆梗。在将讲义出书的时候,张一南只保留了部分流行梗,放弃了那些被她认为“廉价”的流行梗,“那些在课堂上效果反响很热烈,但不能帮助我阐明和表达观点。”
  对于“传统”,讲文学史的张一南也有自己的思考,“在中国那么长的历史中,发生过很多事情。哪些才是我们的传统呢?我认为,不能说我们祖先做过的所有事都是传统。所谓传统,就是我们的祖先做对过的事。祖先做对过的事,哪怕只做对过一次,也可以证明我们是可以做对的,那么我们就照着做,这就成为传统。我们的祖先做对了的事情,我就愿意讲一讲。”
  学识渊博见解独到的学者在学术圈子里能力很强,但不一定都擅长口头表达,让大众读者也能懂而且喜欢。反过来说,擅长口头表达,讲得让大众读者能懂而且喜欢的学者也大有人在。但其学识功底不见得一定靠谱和新颖。不少人只具备一个优点就很不错了。但张一南做到了以上两种优点兼具,深刻、独特,新颖,靠谱,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