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15 宽窄巷-
A15宽窄巷
  • ·专家为大众科普“新药的故事”
  • ·《量子物理,好玩好懂!》带青少年“遇见”爱因斯坦
  • ·四川书法家揭秘篆书兴盛之谜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四川书法家揭秘篆书兴盛之谜

  《清乾嘉时期的〈说文〉学与篆书创作》

  不久前,四川著名书法家杨帆所著的《清乾嘉时期的〈说文〉学与篆书创作》由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
  本书分为“清初的《说文》研究与篆书创作”“乾嘉时期的《说文》学对篆书创作之影响”“乾嘉时期《说文》学者的篆书创作”“邓石如的《说文》研究与篆书创作之得失”“以《说文》为本的他类篆书创作”等部分,论述清乾嘉时期《说文》学的兴盛与篆书创作的关系。
  《说文解字》,简称《说文》,是由东汉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编著的语文工具书著作,是中国最早的系统分析汉字字形和考究字源的语文辞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字典之一。
  据了解,清代乾嘉二朝,受政治背景与文化环境的影响,金石学高度发展,掀起了篆书史上的另一个高潮。当时学者们学风尚古而专注于考治经史,由此而衍生的小学(文字学)、金石学成果丰硕。学者、书家纷纷精研《说文解字》,在“以篆为本”的书学思想下,沉寂千年的小篆书体也得以兴盛。
  《清乾嘉时期的〈说文〉学与篆书创作》中还附录“《唐写本说文解字》与《说文》宋刻元修本、汲古阁本篆文字形对照表”“二李石刻与《说文》篆文字形对照表”,以供篆书创作资鉴。
  杨帆对自己写作《清乾嘉时期的〈说文〉学与篆书创作》的缘由如此说:“书法是以书写文字的方法来进行艺术创作的,不写字无以为‘书’,这是一;糊涂乱抹则无以称‘法’,这是二。所以,书法艺术必须是写字的,又必须是讲究形式、技法的。”书法之创新,固当讲求技法、形式,然不论风格如何变态千万,皆必以书写汉字为基础。”
  他认为,书法与汉字之关系,若毛与皮——皮之不存,毛将焉附。故书家之创作,尤须对汉字沿革及其源流正变有较深入地体认而后可。
  杨帆还称,自己年少时即好看各种关于书法的典籍,曾得一影印旧本《说文》,苦于文字艰深,解说奥涩,没读到一半就放弃了。若干年后他精研了篆书创作,于是对清乾嘉篆书风行产生了新认识,最终写出了《清乾嘉时期的〈说文〉学与篆书创作》。
  封面新闻记者 张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