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21 特刊-
A21特刊
  • ·成长路上被光照亮 回乡支教让自己成为一束光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因毕业论文中6000字致谢内容感动网友的凉山学子苏正民:

成长路上被光照亮 回乡支教让自己成为一束光

苏正民和学生们合影。

苏正民和学生交流学习方面的问题。

苏正民在整理学生的资料。

苏正民希望家乡更多的孩子成为一束光。绘图 杨仕成

  

“你们的梦想是什么?”秋季开学第一课,回到家乡支教的苏正民对着孩子们提出了这个问题。
  拳击手、运动员、带货主播……五花八门的答案,让苏正民这个自认为“见过世面”的研究生深受触动。
  十年前,苏正民还是一个懵懂少年,贫穷的家庭让他一度想辍学回家。好心人的帮助、国家提供的贫困生助学金,像一道道光,最终照亮他前行的路。
  十年后,努力奔跑的苏正民也成为了一束光,回到大山,照亮山里娃的梦想。
  2022年6月,毕业论文中6000字的致谢内容成了这个夏天最动人的告白,致谢者苏正民“走出大凉山”的故事也被公众所知晓。
  9月20日,记者面对面采访了苏正民,听他讲述这十年间“光与追光”的经历和感触。

重返校园
辍学之际有人将他“托举”起来

  2022年8月29日,苏正民有了新身份:凉山州越西县第二中学初一年级支教老师。
  眼前的孩子们身着整洁的衣服,说着标准的普通话,还有荡漾在教室内的笑声,让苏正民瞬间把记忆拉回到十年前。
  那时,他刚从喜德县的小山村踏入西昌市的中学。别扭的普通话、薄弱的知识基础、贫穷的家庭环境……同龄人看似“嘲笑”的玩笑话,让处于青春期的苏正民感到自卑。“我不想上学了,想逃离这里。”
  当他把想法告诉父母后,被父亲狠狠地“收拾”了一顿。虽然苏正民的父母没怎么上过学,但对三个孩子的教育极其重视,即使家里条件再差,也要让三个孩子读上书。父亲严肃地告诉苏正民:“只有读书才能改变命运,再难,你都要坚持下去。”
  为了缩小与同学的差距,苏正民努力学习。没过多久,父亲因积劳成疾去世,治病不仅花光了家中积蓄,还欠下很多债。瘦弱的母亲扛起了家庭的重担,什么脏活累活都干,但三个孩子的学费、生活费还是压得她喘不过气。苏正民不忍心看到母亲如此辛苦,他决定辍学,将读书的机会留给更有天赋的妹妹。
  得知情况后,老师上门来劝他:“你一定要坚持读下去。”老师为他申请了贫困生助学金,村支书也及时伸出援手,帮苏正民一家申请了低保。
  苏正民重返校园,一颗感恩的种子在他的心中种下,“这种感觉,就像有一双无形的大手,在你即将掉入深渊时,把你托举了起来。”
  为了不辜负大家的期望,苏正民开启全速奔跑模式,他将省吃俭用的生活费用来买习题册,晚上大家都休息了,他还在被窝里打着手电筒背书。就这样,他的成绩从全班倒数上升到全班前三,之后顺利考上高中。

少年心愿
希望有一天成为光照亮别人

  进入高中后,苏正民有了新目标:考上大学走出大山,带上母亲和姐姐妹妹住上大房子,不再为吃、穿、住而发愁。
  很快,凉山州向贫困宣战,打响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脱贫攻坚战。在国家的帮助下,苏正民的家从土坯房变成了明亮干净的安置房,门口也有了小院子,家畜和人分开。在一次放假回家时,他看到水泥硬化路修到了家门口,还装上了明亮的路灯,乡村巴士从家门口驶过……
  在脱贫攻坚战中,村庄和家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有一次,他笑着对妈妈说:“我还没有开始好好努力,国家就已经帮我实现了梦想。”
  苏正民和家乡一样,有了不少变化。学校给苏正民发放了贫困生助学金,社会上的好心人也为他提供了爱心助学金,他可以购买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料。在政府层面和社会层面的双重护航下,苏正民的成绩突飞猛进。
  突然间,他意识到自己的学习机会,都是一束又一束光照进他的生活而来。“希望有一天,我也能成为一束光,照亮别人。”

爱与被爱
用公益照亮大凉山孩子的梦想

  2017年7月,苏正民考取了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少数民族预科班,成了村里第一个考上“211”大学的孩子。当他参加预科班培训时,第一次来到北京天安门广场,看到高高飘扬的五星红旗,他百感交集地流下了眼泪。
  刚进大学校园时,面对城市林立的高楼、校园里各式各样的活动,苏正民感到胆怯,他下意识地拒绝与同学交往,把心门关了起来。
  老师看出了他的不安,鼓励他敞开心扉,多参加学校的活动。天气转凉时,老师还给他买来一床厚厚的棉被,让他能在夜晚温暖入眠。
  润物细无声的关爱与温暖,渐渐融化了苏正民心中的坚冰,他那扇紧闭的心门慢慢打开,脸上笑容逐渐多了,与同学的说笑也多了起来。
  这时候,老师又给他讲述了同样来自凉山的学长蒋富安的故事,说蒋富安学成后回到家乡,变成了一粒影响家乡的种子。学长的故事激励着他,“我也想成为一粒影响家乡的种子。”
  很快,苏正民把自己的想法变成了现实:他积极参与各项与大凉山有关的公益活动,先后献血34次。大二那年,他在一家基金会的帮助下,成立了凉山阿依助学计划,为大凉山的孩子们提供物质帮扶、开展各项公益讲座、创办阿依书屋、组织夏令营和冬令营,推动孩子们像他一样用知识改变命运。
  这时的苏正民,开始变得像一盏灯,吸引着身边的同学、朋友加入阿依助学计划,照亮大凉山孩子的梦想。

回乡支教
希望更多的孩子成为一束光

  今年,苏正民被学校保送研究生。写本科毕业论文的后记时,他洋洋洒洒写了6000字的感谢,引起全国轰动。
  在校期间,他通过了学校研究生支教团的招募,成为一名志愿者。本科毕业后,他正式奔赴支教岗位。
  8月29日,站在家乡的三尺讲台上,他滔滔不绝地向孩子们讲述着自己用知识改变命运的故事,也讲述着外面精彩的世界。随后,他抛出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你们的梦想是什么?”“我想当拳击手!”“我想当足球运动员!”“我想当带货主播,把村里好吃的卖出去!”五花八门的答案,让苏正民感到震惊。“他们和十年前的我一样,都怀揣着对知识的渴望和走出大山的憧憬,但是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和了解,远远超过了十年前的我。”苏正民说。
  苏正民的故事,也正在激励着家乡的孩子。
  苏正民无意间看见,有学生把他的照片和奥特曼的照片放在一起。那一刻,他的心被莫名击中,他在朋友圈写下:“你相信光吗?”
  其实,他的内心早已有了答案:我相信,因为当初我也是被光照亮的孩子。他也希望越来越多凉山的孩子长大后,成为他相信的那束光。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罗石芊

人物画像
苏正民

  男,彝族,1998年出生于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沙马拉达乡,中共党员,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学院2018级本科生。
  2013年,15岁的苏正民遭遇家庭变故,在砖厂打工的父亲积劳成疾,不幸去世。因为父亲治病欠下数十万元外债,不忍见母亲辛苦,姐姐和苏正民都选择退学,把上学机会留给妹妹。最终,在当地政府及爱心人士的帮助下,苏正民重返校园。
  大学期间,苏正民不断用实际行动回报社会,先后献血34次,并积极参与大凉山有关的公益活动。2022年,苏正民大学本科毕业论文《论志愿服务的政府责任及其立法规范》写了2.5万余字,其中有6000多字致谢内容,回顾了自己的求学之路,并一 一感谢65位帮助过他的好心人,感动了无数网友。
  2022年8月底,苏正民再回凉山,成为越西县第二中学初一年级支教老师,准备支教一年后再回校读研。

十年感悟

  “这十年,我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一个青年,我和妹妹都考上了大学,走出了大山,见到了外面广阔的世界。我也从一个被光照亮的孩子逐渐成为一束微弱的光,开始照亮大山里的其他孩子。现在我回到家乡,成为一名支教老师,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更多的山里娃走出大山,找到他们更加广阔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