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都市报 -A5 要闻-
A5要闻
  • ·坚守雪线邮路33年 见证家乡巨变
  • ·让大豆实现“逆袭”扩面增产
大家都在看

扫一扫

下载封面新闻APP

体验更多精彩

“高原信使”其美多吉:

坚守雪线邮路33年 见证家乡巨变

  人物名片 其美多吉
现任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甘孜县分公司邮运驾驶组组长。坚守雪线邮路33年,先后荣获“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时代楷模”“全国敬业奉献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称号。

  9月15日,从泸定地震灾区运送物资回来已有5天,其美多吉的工作和生活逐步恢复正常。开上邮车,雪线邮路上属于其美多吉的那一抹绿,又流动了起来。
  其美多吉是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四川省甘孜县邮政分公司邮运驾驶组组长。作为一名长途邮车驾驶员,33年来,他驾驶邮车在平均海拔3500米的雪线邮路上运递邮件,为了保护邮件曾命悬一线。坚守雪线30多年,他见证了党和国家对甘孜的关怀和扶持,也看到了家乡日新月异的巨变。
  曾荣获“感动中国2018年度人物”“时代楷模”“第七届全国道德模范”“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多项荣誉的其美多吉,今年又多了一个新身份,那便是党的二十大代表。
  当选党代表,其美多吉使命在肩:“我一定履职尽责,把家乡群众的期盼和感恩带到北京去,把党的声音带回来。”

为保护邮件身中17刀
至今脸上还有伤疤

  你知道雀儿山吗?这座海拔高达6168米的山峰,被称为“川藏第一险”。当地人说,“车过雀儿山,如闯鬼门关”。如此险峻的一条路,其美多吉已经往返了不知多少次。
  1954年,川藏公路开通,揭开了川藏干线汽车邮路的历史。从小就追着邮车跑的其美多吉,在26岁那年如愿成为一名邮车司机。他每天驾驶着邮车,往返于甘孜县与德格县之间209公里的邮路。
  这段路,是其他省份邮件进入西藏前、在四川境内的最后一段邮路,也是最难最险的一段路。
  邮车行驶的路面随着海拔攀升不断收窄,到了翻越海拔5050米的雀儿山垭口时,山上路面的最窄处不足4米,一边是碎石悬挂,一边是万丈深渊,每一次加速、转向、换挡,都极其惊险。
  艰险的不只是路况,还有意外。2012年9月,其美多吉在开着邮车返回甘孜的路上,遇到了一伙歹徒。“这里面都是信件,不值钱。”可歹徒执意要劫走,为了保护邮件,其美多吉身中17刀,肋骨被打断四根,头部也受了重伤。最终,在经历了长达8个小时的手术后,他才捡回一条命。到现在,他的右脸上还留着一道明显的刀疤。
  即便如此,在经过一年的治疗与康复后,其美多吉再次开上了心爱的邮车,重返雪线邮路。

33年坚守雪线邮路
他是乡亲们的“幸福使者”

  30多年来,其美多吉6000多次往返于甘孜县与德格县之间,累计行驶140多万公里,他驾驶的邮车没有发生过一次责任事故,每一次邮件的投递都没有失约。
  在以前通讯不发达的年代,对外沟通的方式主要是写信,而运送信件则主要靠邮政。在乡亲们的眼里,其美多吉的每一次到来,就是他们的期盼和希望。
  “特别是改革开放初期,那时候邮件主要是一些党报党刊,每次邮车的到来,都会带去党的好声音。老百姓的期待,让我觉得这份工作特别有意义。”
  让其美多吉印象最深刻的,是学生们参加完高考后,等通知书时对邮车的期盼。“有的时候邮车还没到,家长和孩子们就早早在运输中心等着。当把录取通知书发到他们手里的时候,他们非常感谢我们,好像是我们把考生录取了一样。”
  其美多吉说:“正是因为如此,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份工作,还是在做一件好事。当我把快乐带给乡亲们时,我也在分享着他们的喜悦,这让我内心充满了使命感和幸福感,也让我更加坚信,这份工作没有选择错。”

见证家乡发展
助力农产品走出深山

  正是抱着这样的心态,其美多吉与冰雪为伍,与邮车相伴,一年又一年。从26岁到59岁,其美多吉脸上悄悄爬上了皱纹。相比之下,他跑过的每一条路,路过的每一个村寨,到过的每一户人家,发生的变化更是翻天覆地。
  “甘孜州的交通‘大局’都变了!”作为常年在路上的人,其美多吉对交通的变化特别有感触,“以前都是土路,现在大山都打通了,高速公路建起来了,还有三大机场的通航,甘孜州与其他城市的联系更加紧密了。”
  “沿途架起电网天路,农牧区的住宅也从之前的游牧帐篷变成了定居式藏式民房。变化最大的,就是我们邮车的数量和载重量都增长了。”其美多吉说,最早跑邮路,就只有一辆载重4吨的邮车,而现在,每天都有4辆12吨的满载邮车从康定出发,开往村村寨寨。
  随着时代的发展,其美多吉和同事在运来邮件的同时,还把装满当地特产的包裹带出去,成为藏族群众脱贫致富的桥梁和纽带。“雅江、稻城的松茸,理塘的牦牛肉、虫草,乡城的红酒,德格的藏药等等,我们几乎每天都在运。”其美多吉说,如今,乡亲们的收入增多了,日子过得一天比一天好。
  “这些都离不开党和国家的好政策,我们的老百姓都特别感恩。”其美多吉说,这一次,许多乡亲得知他要到北京开会,都特意嘱托他一定要把大家的感谢转达到,“我一定会把乡亲们的感谢带到,也会把会议的精神带到。”

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 王越欣 李庆